您所在的位置:贺兰山 >> 贺兰山历史>> >> 满江红作者之谜

满江红作者之谜

文章来源:贺兰山   发布时间:2025/4/22 11:29:00   点击数:
 

《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词中激荡的豪情,壮志与激昂的音调,如同狂风骤雨,席卷人心。然而,这首词的作者究竟是谁,却引发了文史界的激烈争论。一派观点认为,此词非岳飞所作,而是出自明代在贺兰山抵抗鞑靼的将帅或边防幕府的文士之手。他们提出的主要依据是,此词未见于宋元书籍,却在明朝弘治年间突然出现于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的岳坟词碑中,来源不明。此外,夏承焘教授也提出新的论据:“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句不合地理常识,他认为此词的真正作者是明代在贺兰山抵抗鞑靼的将帅或边防幕府的文士。

然而,另一派观点则坚持此词出自岳飞之手。他们认为,由于该词未被收入岳珂的《金陀粹编》,且在岳飞冤死后,其家被簿录,文稿散佚,因此有人认为此词并非岳飞所作。然而,历史上常有一些重要篇章在当时被遗漏或湮没而后又重见天日的例子。台湾学者李安则认为,《满江红》词是岳飞在年秋季九月下旬,表达其三十岁时受到朝廷恩宠、掌指挥大权的真实感受而作。他的依据有三:一是岳飞三十岁始掌指挥大权,责任重大,身受殊荣,故作此词;二是岳飞自二十岁离开家乡转战南北,至三十岁入朝,行程超过八千里,故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句;三是岳飞三十岁在江州置司时,适逢秋季多雨,故有“潇潇雨歇”之句。对于岳飞在《满江红》中以贺兰山借指敌境的原因,香港学者苏信解释了西夏与北宋间战事频繁,北宋曾贿赂求和以换取短暂和平的历史背景。他通过对比《五岳词盟记》与《满江红》的风格和情怀,认为两篇作品出自同一人之手,因此确认《满江红》是岳飞的作品。

陈非在年的文章中指出,岳飞在绍兴三年赠给祝允哲的《满江红》和祝的和作风格、内容一致。他认为岳飞在特定处境中,以自己的原作为基础,适当吸收和作中的一些词句,并改词题为《写怀》,表达轻视过去、神往未来、精忠报国的胸怀。关于贺兰山,岳飞的《满江红》中的“贺兰山”应指河北磁县西北部的贺兰山,此地曾是抗金战场和岳飞的练兵场,战略意义重大。

尽管关于《满江红》的作者争议不断,但这首词所传递的爱国情怀与激昂斗志却是不容忽视的。不论其作者是谁,《满江红》都是一首慷慨激昂、充满爱国精神的好词,会被人们广为传诵。"#搜索话题全勤挑战赛1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xmjpy.com/hbwh/1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