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探险记忆(之一)
摄影/文字阳光脚步
贺兰山探险归来整整一周了,双腿似乎还没有完全缓过来,偶尔还隐隐作疼。尽管每天喝不少水,但似乎还是有缺水症状,口干皮燥。想想那三天的经历,是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象。
虽然生长生活在这片土地,但知道并认识贺兰山不是从山本身开始的,而是源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后来还知道,贺兰山是我国惟有的两座横向山脉之一。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正是它挡住了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的扩大和侵蚀,使宁夏河套地区丰衣足食瓜果飘香。心中,对贺兰山向来是怀有敬畏的,敬其巍峨畏其艰险。因而,当银川晚报社组织贺兰山探险活动时,心中充满了莫名的冲动,报名后深怕不能选取,心中一直忐忑着。要知道,这次是西北三省(宁夏、甘肃、青海)共同报名,层层筛选,选取30人作为最后的登顶者,从身体素质、年龄结构、户外经验到每个人在驴友圈中的口碑和影响等都是组织者考虑和选择的因素。经过近一个月等待和组织者的选择,当通知参加登顶活动的安排和培训会议时,心中是无比自豪和开心的。
从会议中知道,本次贺兰山登顶是攀登贺兰山宁夏境内的最高峰——砂锅洲。根据组织者安排,本次行程为(第一天)石灰窑---贺兰山缺---马蹄坡,宿营并补充水源—(第二天)砂锅洲---登顶---贵房子,宿营并补充水源—(第三天)贺兰口---岩画沟---停车场。每个人至少需带8顿的食品,一天的充足水量和保暖、防雨、急救等物品。
通过资料知道,贺兰山横贯宁夏内蒙境内,东西宽20~40公里,南北长~公里。贺兰山最高峰在内蒙境内,称为敖包圪塔,米。宁夏境内最高点为砂锅洲,海拔米。我们这次攀登的就是贺兰山宁夏境内最高峰。
户外活动大多是通过网络交流和联系的一些热爱大自然的人们。活动中人们一般都称呼网名。产生于网络,延续于现实,网名,有了几分神秘几分绚丽多彩。在户外人们把我叫阳光或阳光大哥。我喜欢阳光这个名字,就像我在自然中的心情和样子,自然温暖,快乐随和,绚烂多彩,穿透一切阴霾,释放心底深处的光热。
经过几天的精心准备---从精神到体力到物质,,这个值得记忆的日子我们一清早就出发了。八点多送行的汽车到达苏峪口国家森林景区石灰窑。下得车来,周围看看,每个人都不轻松。三天的食物、水、帐篷、防潮垫、睡袋、炉具、锅灶、气罐、登山杖、头灯及保暖、防雨衣物等,每个人的登山包都超过50斤,有些人还带了较大摄影装备,显得更加沉重。但与沉重的登山装备所不同的是,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轻松、快乐、自豪、兴奋、热忱及心底的自信。因着对自然对大山的热爱,身上的沉重与未来的艰险已经都不在话下。
登山的过程是艰险而漫长的。我们首先要从海拔米左右攀登到大约米的高程,期间主要在没有人烟和道路的山崖、山坡和山谷爬行,最陡处是90度左右的直立山岩,需要手脚并用,前拉后推的情况下才能顺利攀登。背负包裹,极大地增加了爬行的困难。上山过程中有三个多小时是在大雾弥漫中行进的,前后二十多米就看不清人影了。三十人的队伍往往是快的等慢的,行进的都很艰难。
爬山有个规律,就是累了不能休息时间太长,一般行进半小时左右休息五分钟,休息时间过长,起来后腿就打软,就会爬不动了。最艰难是刚开始一个多小时的攀登,由于腿脚还未完全活动开,每个人都大汗淋漓,每个人都气喘吁吁,每个人都在努力适应并坚持着。当经历三四个小时的攀登后,疲累已经成了每个登山者的一种感念,腿会成机械状的,说走就走,说停就停一会儿,不再有开始的极度疲累感觉了,当然,此时,整个身心的沉重和疲累感觉却在慢慢积累漫漫增加。
经历了大约10个小时的攀登爬行,当海拔米的马蹄坡那一片平缓葱绿的草甸子出现的时候,心中有了终于到家的感觉。我与几位身体素质较好的强驴快速冲下,扔下背包,四肢摊开,平躺在草甸子上,半天也不想动一下。在山里,有句话叫做“望山走路走死牛”。也就是说看着前面的山不远,当你真正要走近它则需要很长的时间,能走死牛呢。我们是翻过一座山的垭口看见马蹄坡大草甸子的。但走进它花了一个多小时时间,后面体力稍差的人全部到达草甸子时耗费了近三个小时,许多人是走三步停一步挪过来的。傍晚七点多钟,天已经逐渐暗了起来。山上很冷,有的人由于只穿了秋衣秋裤和速干衣裤冻的都开始打哆嗦。更多的人则是赶紧扎好营帐躲在里面取暖、换衣服、歇息。人的生存需要永远都是最急迫,最直接,最影响人眼前利益的东西。此时,吃已经不是最紧要的了,累和冷才是此时刻对人影响最大的。
大约休整了大半个小时,陆续有人开始点火做饭,吆喝着喝两杯了。我架好炉灶,烧了两瓶矿泉水,煮了一包方便面,外加一根火腿,一颗鸡蛋,一包榨菜,对了,还有在草坪上捡的一大捧小白蘑菇,连汤带水吃个干净,身上立即感觉暖和多了。蘑菇是高山天然原生态品,味道鲜美,内沙外筋,属于真正的山珍。我喜欢自然,也喜欢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一路上看见许多野生野果都要尝一尝,品品他们的滋味。本来还想烧点水泡茶喝,但由于上来后四周没有找到原本应该有的水源,包里只剩两瓶水了,便打消了喝茶的念头。心里知道,更大的考验在明天呢……
曾经多次户外徒步山中宿营。在花草掩映的山中草坪上,能够吃一碗热腾腾的饭菜,几个新朋旧友,喝酒聊天,再泡一杯浓浓的铁观音茶,伴和着青草的气息,花香,茶香,轻风游荡,山野间或的鸟虫鸣响,忘却了生活中一切的忧苦烦恼……那真是一种神仙般的感觉,只想就那样一直的延续下去……
晚饭后天已是漆黑一片了,只有天上的星星显得格外明亮。鱼游天、蓝色月光等几位驴友既不胜酒力也真的累了,已经开始睡觉了。我戴好头灯,提了一瓶酒循着呼喊的应答声找到了兰山、贺兰雪等几位驴友。们还在大朵快意的吃喝,说是为明天减负呢。高高的山顶上,又响起了我们的划拳声和不断的欢笑声。
星空作证,户外的我们是自由开心快乐的。享受着劳累后休憩的轻松,享受着朗朗的有很多凉意的清风,享受着高山的夜色,甚至这头灯的点点光束,甚至那隐隐约约的山峰,甚至那远处的漆黑,都有一种无以言诉的快意和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就这样下去,我们也会成仙的……
在酒后的微热微鼾中,一夜无梦,有的只是凌晨的寒冷感。当在雾气凝重的寒冷中苏醒过来时,天已大亮,远处有云雾,高山日出是看不上了,清晨的小风中,能看到的只是雾气弥漫后山峦的温润,林木草色的青翠,感到的只是瑟瑟寒冷。一夜的休整,神清气爽,高原的空气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自然之感。
领队吆喝着半小时后出发,赶紧升火做饭。一瓶矿泉水一包米粉再加若干作料,五分钟时间,就是一顿不错的早餐。只有两瓶水了,做饭用掉一瓶,还要留着一瓶保证今天的爬行,直到找到水源。平时每天早上都要先喝一杯开水的,也只好免了。因着缺水,一切的习惯都得随自然条件改变,这就是人适应自然和改变自然的能力。人之所以能够生存并统御万物,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当为自己骄傲和自豪,并且在严酷的自然中锻炼和提高这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收拾睡袋、包裹,撤帐、收装,一个温暖了一夜睡眠的家在几分钟内便销声匿迹,成为我们的负重。这也是人与自然之规律,享受自然享受生活,也必须为自然为生活所付出。收获总是在付出辛劳与汗水之后。
又要出发了。望着远山,心里已经没有了畏难。我来了,我已经走进你怀抱。我要登上你的最高峰,用你的气势和眼光遥望大地,俯视苍穹,从此我的心将比山高,生活的阴云将不再遮挡心头的光亮,以快乐的姿态阳光的生活。
(图文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