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与勇气:贺兰山大岭插旗口穿越(之二)
摄影/文字阳光脚步
继续向着主峰山脊上行走
森林中,雪越来越厚
不时有人踏进雪窝,雪深过膝
大家小心的左右绕行
随着林木逐渐稀疏,我们知道快到山顶了
但是,此时,猪毛刺逐渐多了起来
让人几乎无法插脚
不时有人被扎的惊呼高叫
猪毛刺,学名鬼箭锦鸡儿
多刺矮灌木,茎多刺,叶轴宿存并硬化成刺
无论是学名还是俗名,听名字就不是好东西
它的刺十分坚硬,并且各个方向都有
能穿透两三层衣物
连山上的动物见了它都要躲着走
贺兰山上很多地方
海拔超过三千米的无森林地段,就是它们的天地
似乎它们就是为了守护贺兰山而来
穿行其间,尽管穿着登山鞋,几层裤子,没有人不被扎的
时常听到华坔喊“大腿内侧又被扎到了”
还扎到了什么,就只能叫不能说了……
登上山脊,回望来路
不见了刚刚经过的大片的原始森林
似乎一切都不曾经历过不曾存在过
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
方寸之间,变幻莫测,蕴含无穷
这儿的海拔已经超过三千一百米
向西眺望,整个山裹特点明显
山脊周围是猪毛刺及灌木区
海拔三千米以下是大片的原始森林区
沟底是岩石,峭壁,沟壑
对面侧峰山梁向阳面,大部分看似荒芜
其实,岩缝间也是长满了灌木和茅草的
主峰山脊由一个个凸起的岩峰间断连接而成
而山脊的另一侧,则是深达千米的悬崖峭壁
仿佛是造山运动中突然凝固的波浪
一面平缓,一面参差狰狞
透过山脊豁口看过去
群山低伏,山裹氤氲
一切似乎都变得柔顺起来
没有了山的巍峨和狰狞
有的只是层层叠叠的皱褶
似乎一步就能跨越一片沟壑
站在高处俯瞰群山
大山都是有它的脉络和方向的
不管如何走向如何参差
最终都会归于一个方向
将它们积蓄的水分汇集于一处
为原野,为人类送去甘甜的生命之水
山脊的另一侧,缓缓的斜坡
猪毛刺,森林,草甸一览无余
不过低处的猪毛刺从及森林是无法行走的
不止是扎人和树枝阻挡
山坡上,不时会有一道道沟壑无法通过
只能下到山沟或上到山脊通过
因此,综合比较,山脊行走时距离短,阻碍少的最佳路线
沿着山脊线,尽管也有乱石和猪毛刺
但毕竟越到山脊越是稀疏,容易通过
山脊行走的缺陷也是明显的
因为山脊也是高低起伏的
似乎每座山峰都有自己的领地和范围
因此,需要不断的爬上爬下
此行累计爬升三千一百多米
很大一部分都是这样起伏爬升的结果
站在海拔三千多米贺兰山山脊上
再看身后那些山脉,那些走过的地方
就像小时候小孩玩耍后泥巴堆积的土坑
没有任何艰难险阻可言
这就是古话登高望远形神开,望山跑死马的真切写照
镜头拉近了看,山脊另一侧的悬崖下
有森林,有积雪,偶尔还有飞鹰掠过
不去经历,你永远不知道那些地方有什么藏着什么
有怎样的构造和雄奇
用这样平视的角度看过去
就知道我们所在的山峰山脊在贺兰山中所占的地位
大山,每一米高度,都有它不同的景观、视角和威严
只要最高的山峰,才能享受四季的云霓和荣光
世界是神奇的
据说造山运动时期,大地融化
地壳如海水般波荡
几秒钟就可推举起一座几千米的高山
几秒钟也可让高山瞬间跌落谷底,成为盆地
仔细观察,这些山脊线,似乎就是凝固的浪尖
蜿蜒曲折,尖齿利牙,俯瞰一切,吞噬一切
登高望远形神开
当我们站在高山之巅
世界似乎一下子成了微缩景观
一眼千里,我为巅峰
小目标,一直不紧不慢的走在后面
这样能减少很多探索中不必要的弯路
户外,按自己的节奏,管控好自己
就是对团队最大的支持和贡献
到达张家梁附近的一片比较平整的草甸
看看时间已经一点多了,休息午餐
从凌晨五点多起步,已经跋涉了六个多小时了
看看规划中的行程,还有一大半
心中多少有嘀咕,好在人员队伍很整齐
大家信心满满,没有人言退或露出畏难情绪
殊不知,由此开始,后面的行程才是最艰难的
简单的吃喝补充
走在前面先到的已经躺平了
长时间大强度的攀爬行进
短暂的休憩都是最重要的体能补充
又是一个U型山弯,看见的山峰就是张家梁
我们将要从背面下到垭口,过渡到张家梁
然后再沿着张家梁山脊前行
过张家梁后继续下到垭口,再爬另一个山头
这样的山峰还有无数个在等着我们……
休息好的华坔率先下梁,探索线路过垭口
探路者往往是最辛苦的,要不断的试错
最终找出能通行的路线,再招呼大家前行
这一路,华坔和沙尘暴,做了探路先锋,辛苦了
边走边观察,张家梁上,到底是沿山顶走好还是半山横切好
这取决于山峰过后那面垭口的高低
也取决于那个位置阻碍少,通过性好
远处看不出什么端倪,看起来似乎都容易通过
小目标,知更鸟,邦德紧随其后
休憩后的每个人似乎又满血复活
朝气蓬勃,向着目标勇往直前
邦德,高山之巅,飒爽英姿
正对着的沟是左旗黄土梁子北侧的沟
出去应该到了左旗北边,具体什么位置不清楚
贺兰山,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沟壑都值得有机会去探寻
曾经有过念头,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从此下山,沿沟而出
可是,看那层层叠叠曲曲折折的沟壑,也不是容易走的
况且,此沟出去是什么地方不得而知
接送我们的车辆在插旗口等待,怎么到这儿
这些沟壑中有没有断崖峭壁,一切都是未知
所以,只是一闪念间,很快便打消了念头
还是按照规划中的既定的路线行进保障性最好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