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对声音缺乏反应,不笑也不尖叫,表现过于安静;
9个月:极少或不发咿呀声,不表现出高兴或生气;
12个月:不用手指东西,不用手势,如挥手或摇头;
15个月:还不会开口说第一个字,对“不”或“再见”没反应;
18个月:不能保持用至少6-10个单字,听不清楚或不能分辨不同的声音;
20个月:辅音含量少于6个,不能明白简单的指令;
24个月:词汇量少于50个单字,对社交没有兴趣;
36个月:无法使用简单句,不熟悉的人很难听明白孩子的话;
48个月:还有较多发音错误,说话内容不易理解;
60个月:还没有叙事能力,不会讲简单的故事;
语言能力出现明显退步;
持续超过3个月以上的口吃。
说话晚是“贵人语迟”吗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开口迟的儿童,但是他们的父母在着急的同时,也给予自己精神上的安慰,“贵人语迟、金口难开”等说法也应运而生。其实,“贵人语迟、金口难开”是有限度的。根据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完成的《2-3岁儿童词汇和语法发展的研究》报告,在对多名年龄在24-47个月的健康儿童调查显示:24个月自发表达的词汇量少于50个,30个月男孩结构表达量少于5个、女孩结构表达量少于8个,则被视为语言发育迟缓可疑对象。
24个月自发表达的词汇量少于30个,30个月的男孩结构表达量少于3个、女孩结构表达量少于5个,则为语言发育迟缓。
如果孩子在2岁时还不能达到上述标准,医院就诊,做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必要时还需要做适当的干预和治疗。一般来讲,幼儿2-3岁是掌握口语的基本阶段。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岁儿童语言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智力障碍的发生率。语言障碍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还会对儿童将来的学习、行为等一系列问题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把握儿童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机,应当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以一个普通孩子2岁时应该可以掌握50个左右的口语词汇为例: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姐姐宝宝汪汪阿婆哥哥阿姨弟弟妹妹耳朵不要谢谢眼睛外婆舅舅叔叔电话呜呜帽子蛋糖脚鞋手鸭灯菜肉鸟马咦花要车猫拿球饼头虾袜嘴鼻狗吃鸡饭...语言发育迟缓检查内容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一个年龄段的语言发育对应着相应的水平,正常表现如下:年龄阶段正常表现1.5岁—语言符号能用语言符号与事物相
联系,如“剪刀”一词,
能用“咔嚓”(幼儿语)或
“剪刀”(成人语)表达
2.0岁—主谓+动宾能理解或表达两词句,
如“妈妈吃”、“吃苹果”
2.5岁—主谓宾能理解或表达三词句,
如“妈妈吃苹果”
3.5岁—语序规则能理解主动语态的三词句,
如“乌龟追小鸡”
5.0岁—6.5岁
被动语态能理解被动语态的三词句,
如“小鸡被乌龟追”
如何进行训练治疗根据孩子处于不同的语言发展水平,制定相应水平的治疗方案,大致来说,可有以下方法:改善家庭环境
让孩子生活在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多与孩子言语交流,用视觉、味觉、触觉去刺激他;当发现孩子语言有问题,一定要找有经验的语言治疗师检查。注意力训练
如发声玩具、积木、击鼓等。促进视线接触的游戏
如举高、团团转、逗笑等。事物辨别
如将不同颜色的小球分组、鼓与鼓槌的匹配等。手势语的训练
如学习“吃苹果”,家长拿着苹果的图片,先做“吃”的动作,再做“苹果”的手势,让孩子模仿。理解力的训练
如在孩子面前放3种物品的图片,家长说物品的名称,让孩子选择。口语表达的训练
从易于构音或单音节词开始练习,如“mama妈妈”等;可用手势语+成人语组合训练,如“吃”的手势动作+“苹果”成人语;用文字辅助,如对照“苹果”图片,让孩子写出文字并促进其说出“苹果”。扩大词汇量
学习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可采用游戏和图片来进行。语句训练
名词句、两词句、三词句的学习,如摆放不同大小的帽子和鞋的四张图片,用“大的帽子”、“小的鞋”等言语刺激孩子选择相应图片。语法规则
如先给孩子一张“猫洗熊猫”的大图,看完后给孩子三张“猫”、“刷子”、“熊猫”的小图,让孩子练习排练顺序,并说出句子。通常来说,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最为重要,只有当孩子能够听懂别人说话时,才会慢慢进行模仿,产生自主语言的表达。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家长、老师和孩子相互配合,多用点心去训练、去学习,孩子的语言水平将会不断提高。5种小游戏推荐-惊奇箱-将图卡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放入纸箱或桌子底下,让孩子以摸彩的方式逐次挑选出一样物品,引导孩子说出该物品的名称,并以肢体呈现该物品的一项主要特征。例如:「这是小鸟」,并同时做出拍动翅膀的动作。描述「小鸟有长长的翅膀,小鸟会飞」给孩子听。出现孩子不认识的物品时,父母介绍该物品的名称,宜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以及稍微放慢速度,并让孩子跟着复述一次,增加词汇累积,并加深印象。设计目的名词是孩子最先学会的词性,可配合肢体动作的呈现、鲜艳的颜色或声音效果,吸引孩子的注意和强化记忆。在室内或户外皆可进行命名游戏,藉此让孩子认识物品的名称。当孩子记忆力较好时,您即可加入物品的形容描述。-猜一猜-在一固定可见的范围内(例如:客厅、卧室),由孩子先提问:「你看到什么?」,家长则依选定的目标(例如:电扇),给予相关的提示:「我看到一个圆圆的」、「会转动的」……等线索,让孩子依据这些线索猜出谜底。孩子熟悉规则之后,则多由家长提问,让孩子提示线索,增进语汇表达机会。设计目的让孩子练习将物品的名称、功能和外观等性质做一结合。此外,孩子在聆听线索时也必须学习专心,依据条件寻找符合的物品。-自然之声-活动用具:有关大自然声响的声带或CD盘。主要目的:让宝贝了解自然界丰富的声音。游戏方式:1、节假日带宝贝到公园或野外,让他接触大自然,聆听大自然丰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虫鸣、鸟叫、狮吼、虎啸等。2、购买或自己制作一些自然声响的音带或CD盘,有空时放给宝贝听,同时告诉宝贝这都是些什么声音。-辨认颜色-活动用具:纸盒一个;红、黄、蓝、绿等颜色的雪花片各几片;主要目的:可提高宝贝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其建立颜色概念。游戏方式:1、让宝贝认识纸片的颜色:“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颜色宝贝,它们的名字叫红色、黄色、蓝色、绿色。”2、将准备好的各色雪花纸片放在盒子里。3、从纸盒里任意取出一片雪花纸片,让宝贝说出其颜色。或者说出颜色的名称,让宝贝在纸盒里找出,并交给大人。4、游戏可由两种颜色开始。刚开始玩游戏时,可以从两种颜色的雪花纸片认知开始,然后再适当增加难度,逐渐由两种颜色增加到四种颜色。另外,让宝贝认知颜色时,最好以红、黄、蓝、绿这四种基本颜色为主。-假装动物-主要目的:提高宝贝的视觉追视能力,加强对情境的理解力。游戏方式:1、和宝贝坐在地上,然后对宝贝说:“我们一起来学小狗走路,好不好?”接着,四肢着地爬行,学小狗走路的样子,并引导宝贝模仿这个动作。2、给宝贝示范小狗的叫声,让宝贝模仿。3、和宝贝一起学小狗的动作从房间的一边爬到另一边,比赛看谁爬得快。4、可以教宝贝不同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比如小青蛙——模仿蛙跳的动作、小鸟——模仿鸟飞的动作、小鱼——模仿鱼游动的动作等,让宝贝加深视觉印象。专家介绍
赵雅风
副主任医师
儿童康复科主任
资深履历: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临床医学系,中华医学会三门峡分会儿科专业会常务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脑瘫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儿童康复专业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
尤其擅长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及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脑性瘫痪、精神发育迟滞、言语障碍、颅脑外伤后遗症、面神经炎、儿童孤独症、多动症、抽动症、癫痫等疾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
专家坐诊时间:每周一、周三全天
医院儿童康复科儿童康复科为豫陕晋黄河金三角地区首家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儿童康复医疗机构,市级重点专科,三门峡市残疾儿童精准康复服务定点机构,拥有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针灸推拿师、康复护士等医务人员30名,科室主持开展临床科研2项,获市级科技技术进步奖2项,参与开展科研8项,获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收治病种广、疗效显著,在黄河金三角地区享有较高盛誉。
开展业务:
一、康复评定:运动发育评定(精细运动和粗大运动)、认知发育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神经系统发育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及肌力和肌张力评定等。
二、康复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吞咽、认知训练、视听统合训练、口腔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孤独症ABA训练;针灸;推拿、按摩;中药熏蒸;水疗;儿童上下肢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蜡疗以及各种物理治疗等。
三、收治病种:脑性瘫痪、脑损伤、精神发育迟滞、语言发育迟滞、听力障碍、颅脑外伤后遗症、癫痫、脑炎后遗症、面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斜颈、臂丛神经损伤、孤独症等。
END编审:尚蓬格编辑:马宇光供稿:儿童康复科
医院
医联体24小时急救服务
或拨通急救后要求“医院”派车接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