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发生率逐年攀升,年增长率达1%~2%,其中,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具有高发病率、术后高复发性、高病死率及低治愈率等特点。手术是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胶质瘤细胞具有弥漫性生长的特点,根治性手术往往难以完整切除,而放疗作为术后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可杀灭或抑制残余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
年,中华医学会放射治疗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内胶质瘤治疗领域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撰写胶质瘤放射治疗专家共识,并经多次讨论修改达成一致,期间得到了默沙东公司支持及协助。年,胶质母细胞瘤治疗药物替莫唑胺(泰道)在中国上市十周年,11月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放射肿瘤治疗学(CSTRO)学术会议期间,《中国胶质瘤放射治疗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正式全文出版发布。
对此,本报特别采访了专家共识的主编及副主编等多位专家,邀请其就对专家共识进行解读,以期为胶质瘤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作为儿童胶质瘤一章的章节组长,中国医院李光教授就儿童胶质瘤的治疗原则及危及器官保护等临床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现整理访谈内容,与广大读者分享。
访谈实录
中国医院李光教授
问题1
与成人胶质瘤相比,儿童胶质瘤在病理学特征及分子标志物方面有何特点及不同之处?
儿童胶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及基因特性不同于成人。在成人胶质瘤中,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较为深入,该指标对指导成人胶质瘤化疗、放疗及预后都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在儿童胶质瘤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较低,目前对其研究结果尚存在较大分歧。
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儿童胶质瘤分子标志物包括BRAFVE、H3K27M等,但均不成熟。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探索针对儿童胶质瘤成熟、有效的预后预测因子及治疗分子靶点。
问题2
目前,儿童胶质瘤的治疗原则?
儿童颅内胶质瘤多为低度恶性,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是最基本的治疗原则。对于未能全切的低级别胶质瘤,术后可采用放化疗,但治疗时机需要根据疾病进程把握,尽可能延迟。
在化疗方面,目前研究显示,尽管替莫唑胺并未明显缩小肿瘤体积,但可使超过50%的低级别儿童胶质瘤患者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同时,卡铂联合长春新碱与替莫唑胺交替使用的方案在延长儿童胶质瘤5年无时间生存方面亦显示出优势。
问题3
儿童胶质瘤治疗具有其特殊性,在治疗中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专家共识有何推荐建议?
因为儿童涉及到生长发育问题,所以对儿童胶质瘤进行放疗时,应更加注重危及器官保护。若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采用质子放射治疗,其对儿童正常组织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治疗中可能危及的颅内器官包括垂体内分泌轴、晶体、视神经及脑干等。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年龄、肿瘤部位及可能累及的危及器官,尽量优化剂量分布,避免过高的照射剂量,同时应根据儿童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晚期反应的发生率。
小结
胶质瘤是一种需要神经外科、放射治疗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和影像科等多学科合作的典型疾病。《中国胶质瘤放射治疗专家共识》结合了国内外指南、最新文献及专家临床经验,为临床医生利用循证医学及大数据手段分析患者个体化临床特征,制定合适临床策略提供指导及参考依据。
专家共识购买链接
当当: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