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7岁。
主因左眼外展障碍伴右侧肢体麻木10余日,右侧头痛1周加重3天,于年9月3日就诊于天津中医院针灸科。10余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右下肢显著,呈持续性,左眼外展障碍,医院,左眼外展功能障碍,复视,无眼震,双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双侧肢体肌力Ⅴ级,双侧病理征未引出,右侧浅痛觉较对侧差,双侧共济运动检查稳准。脑脊液寡克隆带阳性,颅脑MRI示脑桥偏左异常信号,考虑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isolatedsyndrome,CIS),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调节免疫治疗,同时给予补钾、补钙及营养神经等药物辅助治疗10d,复查增强MRI异常信号消失,提示免疫治疗有效,左眼外展障碍伴右侧肢体麻木症状好转后出院,但右侧头痛持续,未见好转,出院后激素减量治疗。3d前出现右枕部胀痛加重,无头晕,无恶心呕吐,遂来天津中医院针灸科就诊。刻诊:头顶部、右侧颞叶及眼眶后尖锐烧灼样疼痛伴失眠,发作时头痛难忍,无恶心、呕吐,无眩晕,痛苦面容,面色晦暗,局部痤疮明显,情绪抑郁。体格检查:右眼视力下降,双眼球运动正常,无震颤,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结膜无充血,四肢运动及肌力正常,全身感觉无异常,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涩。近3d因头痛无法入睡,每晚睡觉前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10mg,艾司唑仑片2mg方可入睡。中医诊断:头痛,瘀血阻络证。西医诊断:CIS。治疗原则:醒脑开窍,调神止痛,镇静安神。针刺取穴:主穴为百会、四神聪、印堂、太阳、风池、完骨、天柱;配穴为上星、头维、风府、哑门。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采用0.25mm×40mm针灸针。"小醒脑"针刺法:针刺印堂穴,向鼻根部斜刺0.2~0.3寸,采用轻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为度;上星透百会,捻转补法,局部胀痛为度;四神聪、头维及太阳,用平补平泻手法;双侧风池,向对侧眼角直刺1.0寸;双侧完骨、天柱,直刺1.0寸,均施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即捻转幅度小于90°,捻转频率为~转/min,行手法1min,以针感上传至后脑部为佳,要求双手操作,加风府、哑门,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1次,此方治疗3d疼痛大减,可耐受,平均睡眠5h,前方基础上再加内关、合谷、神门及太冲,采用捻转泻法继续治疗3d,疼痛感消失,睡眠正常,患者精神状态恢复,其余无异常,随访1个月未再复发。CIS是指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首次发作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或慢性脱髓鞘改变,持续时间大于24h,目前本病病因仍不清楚,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发展为多发性硬化症,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其中视神经损伤最为常见,为该病的典型临床表现,症状为急性视神经炎或球后视神经炎,多伴有视力下降,眼球疼痛。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激素冲击治疗和免疫调节,抑制急性期炎症性脱髓鞘病变进展,延缓发展成多发性硬化及减少复发的可能。本病治疗原则以"疏通玄府"为主,选用通络开窍药,配合针刺的方法以疏通玄府。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提出"百病之始,皆本于神"的病机理论,对脑窍闭塞、脑失所养、气机不运为主的"心脑"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其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之"小醒脑",主要围绕"调神"这一原则,神不是狭义之神,仅指思维、意识、精神状态,而是指广义之神,泛指阳气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司运动感觉等各种功能,接受体外刺激及反应,故神与疼痛直接相关,疼痛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经脉气血运行又与脑神、心神关系密切。神可以导气,神畅则道通,通则不痛,故调神之法,调其神,令其行气,而达到镇痛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印堂穴具有安神定志、开窍止痛、醒脑之功能。上星透百会,可调理阴阳、养血益气、醒神开窍。风池、完骨和天柱3穴配合,可以改善脑部供血,营养脑神经。再加风府和哑门通督脉,为调神之要穴。数穴同用,增加同功穴的作用,达到良好的疗效。传统针刺法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为主,"醒脑开窍"之"小醒脑"针刺法,以醒神调神为主,可以发挥调神行气,填精益髓,平衡阴阳的作用,对于脑系疾病及许多疑难杂症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CIS经过大剂量的激素冲击治疗后,有些症状仍然无法缓解,但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结合针刺治疗方法,给本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目前针刺治疗CIS的报道还比较少见,随着对针刺和腧穴的认识越来越多,针刺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摘自《中华针灸电子杂志》年第1期石学敏院士△石学敏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医大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
天津针灸学会会长
中国针灸临床研究会副理事长
兼任北美中医学院和中医研究院院长
联邦德国巴医院第一副院长
医院名誉院长
国际东方医药基金会顾问
欧洲传统中医协会顾问
天津灵知中医文化中心总顾问
△年石学敏院士在北京荣获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颁发的中医药国际贡献奖
石学敏院士是天津中医院针灸学科带头人,至今(年)从医57年。从70年代初开始研究世界公认的三大疑难病之一的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的针灸治疗,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80年代初创建的“针刺手法量学”,填补了针灸学发展的空白,并广泛应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先后发明“脑血栓片”、“丹芪偏瘫胶囊”等药品,再结合“醒脑开窍”针刺法针药并用,创立了“中风单元”疗法,为治疗脑血管病开创了新的思路。至今,共主持完成包括国家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43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3项(次),国家教委及天津市教学成果奖3项,获国家专利6项。共培养国内外硕、博士、博士后余名,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中医纲目》《脑卒中和醒脑开窍》《石学敏针灸学(英文版)》等著作50余部。
△石学敏院士所著书籍
l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上。
年获何梁和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奖。
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年荣获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
年当选第二届“国医大师”。
年荣获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传承贡献奖”。
年荣获世界针灸联合会“天圣”铜人奖。
年当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