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最佳病例分享Enface启示

文章来源:视神经乳头炎   发布时间:2021-6-16 20:36:05   点击数:
 

曲进锋教授

医院

病例介绍

性别:女

年龄:35岁

主诉:右眼前固定黑影4天

既往史:10年前双眼屈光手术,术前双眼约-3D

视力:右眼1.0,左眼1.5

眼压:右眼10mmHg,左眼11mmHg

视野

右眼生理盲点扩大,周边视野视敏度下降;左眼视野未见明显异常。

眼底彩照

右眼黄斑区及后极部散在白点状病灶,中心凹亦见黄白色病灶;左眼未见明显异常。

右眼自发荧光

右眼后极部散在点状高荧光病灶。

右眼FFAICGA

早期即可见后极部弥漫散在点状高背景荧光。

晚期增强,无明显渗漏。

可见后极部散在点状低荧光(箭头),与FFA点状高荧光相对应

OCT断层扫描

右眼后极部椭圆体带可见散在局灶性连续性中断(黄箭头),黄斑颞侧外核层见中等密度反射灶(红箭头),中心凹外层可见中等反光病灶及椭圆体带破坏。

OCT血管成像EnfaceOCT

扫描范围-6x6mm;扫描层次-ORCC

在enface(结构OCT)图像上可清晰观察到散在的低反射病灶。

全新默认分层——ORCC

outerretina-choriocapillaris,全新默认分层,即外层视网膜至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便于医生快速发现累及外层视网膜、RPE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病变,如2型CNY、脉络膜炎等。

扫描范围-6x6mm;扫描层次-ORCC

根据导航线定位一低反射病灶,对应B-scan椭圆体带连续性中断。

EnfaceOCT自定义分层-ELM~IS/OS

根据ORCC所见病灶提示,设置自定义分层,可清晰观察到更多后极部散在的低反射点状病灶,对应椭圆体带破坏。

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管成像(左下)可见点状低信号区,与椭圆体带破坏相对应(箭头)。

诊断:

右眼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

小结: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最早在年被描述,好发于年轻女性,多单眼发病,发病机制不明,相比传统影像学,OCT/OCTA实现了对视网膜血管及结构的分层观察,尤其是帮助医生了解脉络膜血流,这在以往是做不到的。

“MEWDS的病变在enface(结构OCT)图像上是很典型的,在本病例中,可以清晰直观地观察到对椭圆体带破坏的显现。此外还观察到脉络膜毛细血管层OCTA的点状低信号,在一些文献报道中提示可能存在血流低灌注的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曲进锋教授

申明:请各投稿医生在收集病例时,务必征询患者本人同意。本病例仅用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sxmjpy.com/tjyy/13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