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贺兰山干沟梁正名:甘骨梁(之一)
摄影/文字阳光脚步
甘骨梁属于贺兰山南段最高峰,海拔米左右山顶有贺兰山最高最大的高山草甸也是少有的海拔超过米还有原始森林的地方自银川或左旗登甘骨梁,路途远,拔高大,一般少有人前往由于海拔高,林草茂盛,少有人打搅,是难得的高山牧场山顶常年生活着几十头野生牦牛及马鹿鹿群登临甘骨梁,景色优美,视野开阔,豪气万千
在贺兰山甘骨梁东侧,有一条沟叫干沟,一直通往甘骨梁脚下
也许是出于习惯,也许是出于谬误
过去,人们习惯将甘骨梁称之为干沟梁
过去也登临过几次,出于习惯,也这样发图文介绍
但是,本次登临甘骨梁,在西北侧的草甸旁看到了左旗腰坝大队
于年设立的“甘骨梁塘坝”字样的配水槽
据说,在八十年代,腰坝的牧民,年景不好的时候
会将生产队的牛羊专门赶上甘骨梁进行放牧饲养育肥
由此可见,我们习惯称呼的贺兰山“干沟梁”实为“甘骨梁”
“干沟”的来源也是因为甘骨梁而不是干沟梁,也许应该为“甘沟”
尊重历史传承历史,因此我们有必要为贺兰山干沟梁正名:甘骨梁
登顶甘骨梁的路径有很多贺兰山银川一侧不论从何处登甘骨梁往返一次一般要30-40公里,20小时以上本次自腰坝原矿区附近攀登距离近了很多,但拔高及难度强度一点都不少
腰坝原矿区,据说过去为煤矿采矿区从矿区遗留痕迹看,过去并不是开山采煤而是在山脚地下挖坑采煤在矿区遗留了很多曾经挖煤的深坑其中一座矿坑沉积了半坑的水水呈绿色,看来是常年雨水归集渗出矿坑内一些矿物元素所致
清晨,贺兰山东侧的银川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而贺兰山西侧的左旗腰坝废弃矿坑处却还隐匿在一片似乎是黎明前的灰暗里
当阳光终于翻越贺兰山山顶时整个贺兰山西侧才逐渐被阳光点亮开启了一天阳光下的生活
腰坝老矿区还有部分牧民的马及羊群在放牧随着不断靠近贺兰山,可以看到四散觅食的马和羊疑惑,贺兰山不是封山禁牧么,怎么还会有牧群
贺兰山西侧,低矮的山丘及沟壑逐渐被阳光点亮,呈现出一种温暖的气息
贺兰山西侧继续向西向南三四十公里后即为腾格里沙漠风沙、干旱是主要特征因而,靠近贺兰山主峰山脊的西侧地段丘陵大多都是光秃荒芜的
阳光越过贺兰山顶,耀眼刺目洒下道道七彩光晕,美丽非凡
虽然干旱荒芜阳光下一样充满了生气似乎具有某种生命的力量
腰坝矿区,虽然曾经身受挖掘之苦此刻,依然平和宁静,仿佛没有任何事情发生过大山与大地的承受能力是我们人类不可比拟的
在靠近贺兰山的一些沟壑那些是曾经雨水流泻的地方由于曾经有更多的水经过生长着一些大大小小的树木灌木生命就是这样顽强和适应
登山同行者,在水依方,登上一个山坡时劳累,哪怕只差一步,也要停下来歇息登山是体力毅力协调能力的综合反映喜欢登山的人,在工作生活中会有更多的承压能力
登山的第一个垭口,西侧是一座敖包东侧即是通往甘骨梁主峰山脊方向登甘骨梁,这才算是刚刚进入登山模式
看此敖包大小及规模,比多年前看到的巴峰敖包要大只是由于人员往来少,此敖包显得孤单落寞
眼前的山峰山谷及远处的山梁就是登上甘骨梁的必经之路当然,实际看到的要比照片上高大与险峻多了先沿着右手山脊前行到沟谷中的凸出高点然后再左拐进入沟壑,沿着雨水冲刷道向上攀爬山脊全部为悬崖,只有一个狭窄的通道可容一人通过只有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找到通道,才能继续攀登
户外大咖岩画,经验丰富老到与宁夏著名景区的同名,名满宁夏户外界
同行的几位伙伴:在水依方,梦回田园,岩画个个都是体力,能力,技巧,才艺出众者与这样的同伴出行比较放心,还可以互相学习
随着逐渐登高,垭口的敖包已经看不到踪影而山脚的一切,却都历历眼前
山下,这是一片山水长久冲刷形成的峡谷平原被两侧贺兰山延伸支峰山脉包裹着也许,这是贺兰山为自己留下的一片自留地却被人们无情的挖掘,满目疮痍更远处,是被贺兰山阻隔的腾格里沙漠
登高望远,随着攀登,眼界越来越开阔
我们沿着山脊向上攀登接近山脊附近遭遇断崖只好迂回下到沟里,再寻迹上行贺兰山大多都是这样靠近山脚比较平缓,可登可攀临近主峰山脊往往悬崖峭壁,沟壑裂缝往往一块巨石,一条缝隙就能阻隔往来但山脉都是相通,只要花些功夫和气力总能到达你想去的任何地方
到达山脊,仅容一人通过的岩缝找不到通路,上下阻隔,路断前途找到通路,只身过处,山高天阔
大神们一个个翻过岩缝,喜不自禁这也预示着我们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端坐山头的狮王,在俯瞰着它的领地
跨过山脊岩缝继续前行,眼前豁然开朗大片的森林,脚下的植被也逐渐丰茂登上前面的垭口,就能看见甘骨梁风貌了
垭口正对着的是一条泄洪沟两侧的山头上墨色的松林远处灰白色的山峰即为甘骨梁主峰
下到泄洪沟继续前行森林边的草甸上,两头健硕的黑色牦牛看到人影,赶紧钻进森林里躲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