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
1、肾盂肾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肾盂肾炎一般都伴有下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感染最为多见,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路径。
2、急性肾盂肾炎起病急骤,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40℃.
3、慢性肾盂肾炎多次尿细菌培养阳性,称为“无症状性菌尿”。
4、尿常规检查若见有白细胞(或脓细胞)管型,对肾盂肾炎有诊断价值。
5、尿细菌定量培养。临床常用清洁中段尿做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尿细菌定量培养的临床意义:菌落计数≧/ml,为有意义,在~/ml为可疑阳性,/ml则可能是污染。
6、急性发作期的第1周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肾盂肾炎一般也不宜从事重体力活动。
7、每天饮水量要在ml以上,督促病人2小时排尿1次以冲洗细菌和炎症物质,减少炎症对膀胱和尿道的刺激。多饮水、勤排尿是最简便而有效的预防尿路感染的措施。
8、减轻疼痛的方法为卧床休息,采取屈曲位,尽量不要站立或坐立,因为站立时肾受到牵拉,会加重疼痛。
9、急性肾盂肾炎症状完全消失,尿检阴性后再用药3~5天。
慢性肾衰竭
10、慢性肾功能不全可分为4个阶段。①肾功能代偿期;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至20%-35%,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小球剩余的正常肾功能)50-80ml/分,血肌酐-μmol/L,临床无症状。②肾功能失代偿期: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20-50ml/分,临床出现夜尿多、乏力、轻度消化道症状和贫血等,肾浓缩功能差,血尿素氮及肌酐清除率(-μmol/L)明显升高,可有酸中毒,称氮质血症期。③肾衰竭期: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10-20ml/分以下时。血肌酐多在-μmol/L以上。出现全身的严重中毒症状,表现在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还可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④尿毒症期:慢性肾衰竭的晚期,血肌酐在μmol/L以上,内生肌酐清除率在10ml/分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需透析治疗维持生命。
11、最早、最常出现的是胃肠道症状。心力衰竭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与高血压、水钠潴留、贫血、尿毒症性心肌炎有关。
12、血红蛋白多在80g/L以下,最低达20g/L。白细胞与血小板正常或偏低。
13、尿量正常但夜尿多,尿比重低,严重者尿比重固定在1.~1..尿蛋白+~+++,晚期可阴性。
14、指导病人限制液体摄入量,控制水入量ml/天,并给予低盐饮食。
15、透析病人要进食蛋白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为1.2g/(Kg.d),优质蛋白占50%以上。
16、慢性肾衰竭病人尽量使用前臂、肘部等大静脉。血液透析者应注意保护好静脉瘘管,腹膜透析者保护好腹膜透析管道。
1、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期是因素是()
A.病毒直接损害
B.免疫介导炎症
C.超量蛋白饮食
D.慢性肾盂肾炎
E.体循环衰竭
2、以下能反映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是()
A.氮质血症
B.血肌酐μmol/L
C.红细胞排泄率50%
D.尿比重低而固定
E.少尿
3、肾单位的组成是肾小体、肾小管。
4、慢性肾炎患者尿液最常见的管型是颗粒管型。
5、主要诱发肾盂肾炎的疾病是()
A.心力衰竭
B.肺炎球菌性肺炎
C.慢性消耗性疾病
D.缺铁性贫血
E.糖尿病
6、患者,男性,38岁,近期发现排尿终末有血尿现象,该血液最可能来自()
A.海绵体
B.输尿管
C.肾
D.膀胱颈部
E.睾丸
解析:初始血尿:血尿见于排尿初期,提示出血部位在尿道或膀胱颈部;终末血尿:血尿见于排尿终末,提示病变在后尿道、膀胱颈部或膀胱三角区;全程血尿:血尿见于尿液全程,提示病变在膀胱或其以上部位。
7、患者,女性,26岁,因高热、腰痛、尿频、医院门诊,诊断为肾盂肾炎。遵医嘱留取中断尿细菌培养,其阳性标准是菌落计数大于()
A.10?/L
B.10?/L
C.10?/L
D.10?/L
E.10?/L
解析:菌落计数≧10?/L为有意义,10?/L-10?/L为可疑阳性,10?/L则可能是污染。
8、患者,女,32岁,急性肾盂肾炎入院,经治疗一段时间后,今日出院,护士做出院教育时,强调服药时间是在症状消失、尿检阴性后,仍继续服用()
A.1-3天
B.3-5天
C.1周
D.2周
E.1个月
解析:抗菌药物疗程为10-14天,或至症状完全消失,尿检阴性后再用药3-5天。
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