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词作者的问题,本质是文学鉴赏水准的问题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我最近大体看了看《满江红》词作者是否是岳飞的各种争议文章,大体理由就是那个贺兰山阙,云岳飞未到过宁夏的贺兰山,以此否定词作者不是岳飞。
事实上,这个否定理由根本不值一驳,也根本站不住脚,因为以此点质疑岳飞不是词作者,可以说连这首诗词都未读懂。
这首诗词的主题基调是壮志难酬,悲愤悲壮,很显然是岳飞被罢免兵权后,闲赋在家所写。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年,八月,岳飞为万寿观使,岳飞自请回到江西庐山旧居赋闲。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杭州大理寺监狱。根据这首诗词的格调,基本可以断定这是岳飞在这个时候所写《满江红》。
从诗词的内容可以看到,岳飞赋闲在家,报国无望,悲愤交加,所以言怒发冲冠,登高望远,壮志难酬。仰天长啸,抒发自己愤懑之气,心中报国之志未曾丝毫减少。
三十功名尘与土,之所以写三十,是强调大好年华就这样白白浪费。而且岳飞也暗示自己不为功名利禄。或许是希望宋朝小皇帝看到吧。所以也是悲愤之辞。所以才有莫等闲之语。这不是自励,而是自悲。
而且八千里路云和月,也是悲愤之辞。岳飞,飞名,字鹏举,很显然是来自《逍遥游》,逍遥游中,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而岳飞言八千里,九是满数,八是缺数。所以是讲功亏一篑。这和岳飞抗金被罢免军权不谋而合。巧合的是李清照有一首词《渔家傲》也化用了庄子的逍遥游。李清照(年3月13日—年)死,晚岳飞十四年,而且李清照的凄苦悲剧的历史背景恰是金国入侵。
据悉,《渔家傲》这首词,写于公元年,早岳飞下狱十一年。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所以,岳飞字鹏举,岂能不知九万里,而独写八千里呢,直指功亏一篑。
下阙更是书写壮志难酬的愤懑之辞,靖康耻,不能报仇雪恨,作为臣子之恨,更加不能消灭。所以此时赋闲在家的岳飞还在幻想或者期待自己有朝一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直捣黄龙,平定中原。这很显然是一种想象,怎能是事实。若是连这一点都无法读懂,可知我们教育的水准,是多悲剧了。这可是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若是连诗词的基调,主旨,乃至结构,意图都不能读懂,何谈对诗词的质疑呢。
所以,以岳飞未到贺兰山阙来质疑否定这首诗词不是岳飞所写,本身就是不成立的一个假命题,只能说,还未读懂这首诗歌的旨趣。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