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视力杀手近视

文章来源:视神经乳头炎   发布时间:2021-10-6 12:51:51   点击数:
 

前不久,中国眼底病论坛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于上海举办。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是重要议题之一,因为近视的防治已经成为中国医生的重要工作。

根据最新的全球近视患病率报告[1],到年,全球将有47.58亿近视人群,占总人口49.8%;度以上的高度近视人群将达到9.38亿,占总人口9.8%,导致万人失明。最近十年,我国年轻一代的近视率出现井喷,18岁青少年的近视率高达80%[2]。我国上海大学生95.5%近视,平均近视度数度,19.5%是高度近视,只有3.3%是正视眼[3]。

近视的眼睛看不清远处目标,只能通过矫正(戴镜框眼镜或隐形眼镜、做屈光矫正手术)来提高视力,而不能够治愈,目前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让近视的眼睛恢复正常。近视是每天都要面对的困扰。而近视带来的不良后果,不仅仅是生活不方便和形象不美观,最让眼科医生担忧的是近视在静悄悄地损害眼睛,造成不可逆的视力丢失。例如,对45-59岁中国成年人来说,近视性黄斑变性是导致双眼和单眼视力丢失的第一位病因,其次才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4]。

近视,棘手又昂贵的眼病

那么近视会给眼睛带来哪些损害呢?这是近视人群需要了解的眼睛健康知识。

01

青光眼

眼压代表着眼球内部的压力。像血压一样,眼压也有正常范围,11~21mmHg。数值超过21,就需要排查青光眼。青光眼是因为眼压过高而导致视网膜神经细胞逐渐死亡、造成视力不可逆性丢失的眼病。青光眼有两种,一种是开角型,另一种是闭角型。亚洲人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是2.34%,远超过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0.73%[5]。这种差异可能跟亚洲人近视高发有关,而近视是导致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近视人群来说,无论是度以下的低度近视,还是度以上的中高度近视,都面临着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6]。

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疾病,像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一样,它的治疗也需要每天使用药物来降低眼压,并且需要定期监测眼压数值、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调整降眼压眼药水的种类。这是一笔长期的医疗开销。

02

视网膜脱离

随着近视度数增长,眼球随着拉长,不再是“足球”,而是变为“橄榄球”。在这个过程中,前后方向的眼轴逐渐被拉长,眼球外壁——有弹力的巩膜会随着变薄,但是没有弹力的血管组织——脉络膜和神经组织——视网膜,它们两个的处境就变得很危险了。正是由于它们的变薄,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

眼球赤道部和赤道以前的视网膜是变薄最厉害的地方,这里容易出现变性区、裂孔,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亚洲近视人群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时间比白人早4年,平均是54.5岁[7]。视网膜脱离是眼科急症,需要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单次费用是1万多元。

03

脉络膜新生血管

前文提到,随着近视度数的增长,眼球被拉长,血管组织脉络膜也逐渐变薄。变薄的脉络膜会萎缩,导致供血不足,于是代偿性地长出脉络膜新生血管。这是致盲的并发症。5.2%-11.3%病理性高度近视人群患有脉络膜新生血管,多见于50岁以下人群[8],他们正好是社会的青壮年劳动力,也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治疗费用很昂贵,需要注射抗新生血管的药物,每支7千多元,进展期需要每6周注射一次。如果不治疗,89%患者会在5年内出现严重的视力损害[8],丧失劳动力。

从青春期开始,近视导致的眼睛损害就逐渐显现了。因此我们需要未雨绸缪,每年都要看眼科医生,接受详细的眼科检查。

近视人群每年需要做哪些检查?

1.检查视力、验光、测量眼压、裂隙灯检查

检查视力和验光的目的是监测每年的近视度数变化,有没有出现视力丢失。如果每年都出现度数增长,则属于危险的病理性高度近视,后者出现眼睛并发症的风险很高。

测量眼压是为了发现早期青光眼,至少每年测量一次。如果受检者有青光眼家族史,或者眼压数值在临界值21,就需要高度警惕,进行详细的青光眼排查:监测24小时眼压、做OCT检查和视野检查。目前最新一代的全自动眼压计可以轻松定位瞳孔,还可以帮助固视,更加舒适和人性化。

图示:佳能全自动眼压计TX-20P

2.眼底照相

近视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损害,从年轻时期就开始了。例如高度近视年轻人平均在21岁时,98.3%存在视盘旁萎缩弧,22%存在视盘倾斜,32%存在后巩膜葡萄肿,8.3%存在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后三者均与视力下降有关[9]。

每年拍摄眼底照片可以帮助监测并发症的进展,及早抓住诊疗的最佳时机。目前新一代的眼底照相机已经不需要散瞳拍照了(例如佳能CR-2AF),可以轻松获得高分辨率的彩色图像;闪光强度很低,眼睛更舒适;快速连续拍摄,检查时间更短,非常适合忙碌的上班族,检查后即可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图示:佳能眼底照相机拍摄的近视早期眼底病变[9]

3.SD-OCT

SD-OCT是非常敏感的检测手段,它可以检测到高度近视人群早期青光眼的表现——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变薄[10]。而且可以定量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监测视神经损害、指导青光眼的治疗方案。

另外,SD-OCT可以精准测量视盘旁和黄斑的脉络膜厚度。随着年龄增长,视盘旁脉络膜厚度每年减少2毫米,但对于近视人群来说,每度就减少5微米[11]。如果视盘旁脉络膜厚度比较薄,预示着最佳矫正视力差[11]。在高度近视人群可以发现黄斑中心小凹的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12]。

推荐使用SD-OCT来筛查、监测和追踪近视病变的进展。图示的佳能OCT-HS,已经拥有精确至1.7μm的显示分辨率,精准测量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厚度,还可以进行脉络膜血管造影。

我国权威眼科专家眼中的护眼产品,看看权威专家对她的评价!

医院院长孙兴怀教授指出:“眼睛不像自然环境,可以先污染再治理,一旦受到损害,基本都是不可逆转的终身遗憾。”

儿童在视觉神经发育未定型之前,通过视神经锻炼及神经细胞的:叶黄素、花青素、维A等眼部营养的及时补充,近视、弱视、散光都是有希望治愈的!

孙兴怀院长疾呼:黄金视力眼贴,科学护眼,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

孙兴怀,复旦大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9-.7)获医学学士学位;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眼科学专业(.11-.11)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到澳大利亚的西澳大利亚大学Lions眼科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培训(.1-6,.9-10)。现任医院院长。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xmjpy.com/hbwh/142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