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脊髓的影像解剖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颈、胸、腰、骶髓所含灰质和白质的比例并不相同,在横断面上灰、白质的形态和比例也不一样。在脊髓的横断面上,中央为细小的中央管,围绕中央管周围的是「H」形的灰质,灰质的外面是白质。
No.2
脊髓的非肿瘤病变
脊髓的非肿瘤病变包括:感染性或炎性、血管性、代谢性或中毒、炎性脱髓鞘,在日常工作中占了脊髓病变的绝大部分。
鉴别诊断的要点在于:
1、病史(例如年龄、性别、外伤、免疫状态、治疗史、其他系统疾病等),二次问诊相当重要;
2、脊髓病灶的分布部位和范围。
1、感染性或炎性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transversemyelitis,ATM):是一种脊髓的炎性疾病,原因不明,进展迅速,大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0-19岁和30-39岁之间多见,无性别差异或家族倾向,通常没有神经系统异常的既往史。
MRI:超过40%的患者MRI检查会发现病灶
T2WI呈高信号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
增强扫描多变(无、弥漫、斑片、环形)
轴位占脊髓直径2/3,长度:3-4个椎体长度
T2WI显示脊髓内长节段高信号,范围超过脊髓直径2/3,斑片状明显强化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HIV或AIDS发病率较高,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
MRI:
脊髓内出现长节段T2WI高信号
增强扫描出现结节样强化(肉芽肿形成)
邻近脑膜可出现强化
T2WI显示脊髓内长节段高信号,增强扫描出现多发结节状高信号,位于脊髓表面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患者多为1-6岁儿童。
MRI:
双侧灰质前角对称性T2WI高信号,类似于脊髓前动脉梗死的「鹰眼征」
急性期明显强化
T2WI双侧灰质前角对称结节状高信号,似「鹰眼」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系统性肉芽肿疾病,多器官存在非干酪性肉芽肿为主,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为14%–27%,小于10%CNS结节病患者有脊髓病变。MRI:颈髓>胸髓
髓内长节段T2WI高信号(提示血管周围渗出)
脊髓表面多发结节状强化
颅内脑膜、脊膜多发强化(线样、结节状)
骨质异常强化
模式图显示脊髓内多发片状炎性渗出,T2WI显示脊髓内长节段高信号,增强扫描椎体出现结节状强化出现多发结节状高信号软脑膜出现线样强化,以小脑表面及基底池为主,额叶可见强化结节;脊膜出现结节状强化HIV相关脊髓炎(HIVassociatedmyelopathy):是由HIV感染导致的脊髓病,胸髓发病率高于颈髓,是AIDS患者出现脊髓病最常见的原因,发生率约20-55%,也有报道指出AIDS能够导致维生素B12的代谢紊乱。
MRI:
脊髓萎缩最常见
病灶位于侧索或后索多见
T2WI呈高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
增强扫描呈斑片状强化
脊髓局部轻度萎缩,T2WI高信号发布于侧索T2WI高信号发布于后索,呈反「V」形(不只见于亚急性联合变性)带状疱疹脊髓炎:患者往往存在带状疱疹病史
MRI:
发病皮区相对应的单侧脊髓节段受累,T2WI为高信号
发病皮区相对应脊髓层面出现T2WI高信号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1相关脊髓病(HumanT-CellLeukemia/LymphomaVirus,HTLV-1associatedmyelopathy):是由HTLV-1感染导致的脊髓病,表现为慢性痉挛性截瘫,伴有肠和膀胱功能障碍和下肢感觉障碍,HTLV-1还可导致成人T细胞白血病、葡萄膜炎、肌炎、肺泡炎和关节病。
MRI:
脊髓萎缩常见
病灶常分布于侧索
T2WI呈高信号
模式图显示HTLV-1病灶主要位于双侧侧索,脊髓明显萎缩病灶位于双侧侧索,出现强化2、血管性
脊髓梗死(spinalinfarction),各种原因(比如动脉夹层、椎体术后、纤维软骨栓塞等等)导致的脊髓供血动脉缺血,脊髓前动脉最多见
MRI:
前2/3脊髓(脊髓前动脉);双侧灰质前角(脊髓前动脉);后索(脊髓后动脉)
T2WI高信号病灶,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
轴位「鹰眼征」
矢状位「铅笔征」
脊髓前动脉梗死导致双侧灰质前角梗死(鹰眼征),矢状位呈线样,DWI提示细胞毒性水肿脊髓前动脉梗死导致脊髓前2/3梗死,DWI提示细胞毒性水肿脊髓后动脉梗死导致脊髓后索梗死,DWI提示细胞毒性水肿脊髓后动脉梗死导致脊髓后索梗死,DWI提示细胞毒性水肿Sulcal动脉梗死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SDAVF):供应脊膜或神经根的细小动脉,在椎间孔处穿过硬膜与脊髓引流静脉相通,导致脊髓回流受阻。病因不明,成人-老年人胸腰段多见,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MRI:
矢状位T2WI发现长节段高信号
矢状位T2WI脊髓周围流空低信号血管影
部分可见强化,提示血脑屏障破坏
脊髓内长节段T2WI高信号,髓周可见多发点状流空血管,增强扫描出现强化3、治疗相关
放射性脊髓病(Radiationmyelopathy):一般为放疗后1个月至数年出现进行性麻木和虚弱±括约肌功能障碍,大多数情况下呈持续进展。镜下可见脱髓鞘、星形胶质细胞肿胀,血管内皮损伤、坏死,局部钙离子沉积,血管壁透明变性等。
MRI:
脊髓肿胀
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
环形或不规则强化
晚期出现局灶性脊髓萎缩
T1WI出现放射治疗后椎体黄骨髓置换,提示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脊髓长节段病灶,中心分布为主,T2WI高信号,注意椎体T1出现高信号化疗性脊髓病(Chemotherapymyelopathy):常见于肿瘤患者存在化疗治疗病史,出现脊髓功能障碍。
MRI:
T2IW病灶呈高信号,常位于后索
病灶分布于脊髓后索,T2WI高信号4、中毒或代谢性
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