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贺兰山
摄影/文字阳光脚步
日常爬山锻炼,大多在银川一侧
有机会从左旗一侧的马莲井子沟登山
从贺兰山的另一侧去看整个群山
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体味了不一样的感受
这是站在马莲井子沟顶峰向东眺望
正对着的正是贺兰山主峰山脊
从左至右依次能看见砂锅洲及敖包疙瘩
那是贺兰山最高的一段山脊线
像是一堵雄伟的高墙,横戈天地之间
阻挡着腾格里沙漠的沙尘,向银川平原的侵袭
这是在马莲井子沟顶峰向南眺望的情形
整个贺兰山逐渐降低高度斜鳞状延伸
远处能看见的高峰是贺兰山靠近南端的最高峰甘谷梁
自甘谷梁而后再无高峰,直至整个山裹淹没在大地
清晨,自马莲井子沟沟口向山上行进
沟口的一株老榆,孤独,执拗,坚韧
还为一个鸟雀家庭支撑起牢固的家园
贺兰山总体呈南北向,西侧内蒙,东侧银川
清晨,当我们向着山脊攀爬的时候是向阳而行
贺兰山整体“东斜西陡”
从东侧登上主峰山脊,要爬很长的山沟
而在西侧,几乎抬眼即能看到最高山脊
只是,路程虽短,但爬起来更陡更险
平时都是在贺兰山的东侧背着山看日出
今天在贺兰山的西侧,看阳光从贺兰山顶升起
当太阳冒出山尖时,其实已经升起很高了
阳光明媚,在山里,并不能带来多少热能
雪未化,手脚依然会感到冰寒
海拔上升很快,很快便走进森林
林中积雪深厚,雪淹没了一切路径痕迹
只能通过观察山形山势,判断方向和路径
深一脚浅一脚彳亍前线,跋涉在山林
由于气温寒冷,山中的积雪都是沙粒状的
没有任何融化的迹象
行走在雪中,尽管有时雪没膝盖
但腿脚鞋袜都是干爽的
面对镜头,每一个人都笑颜如花
很多地方往往走一步滑半步
但大家互相叮嘱着鼓励着帮扶着行进
走的很慢,但欢声笑语不断
简单的站立歇息,就是美女们的高光时刻
总要不停的记录、拍照,把美带回
前方森林透光处就是山脊山梁
短短的不到五公里距离,已经攀爬了五个小时
基本上每小时的行进速度就是一公里
目标在前,曙光初现,提气上行
终于走出森林,接近山脊的山坡上
没有了森林的遮蔽,变得光秃荒芜
阳光灿烈,一下子感觉到热了起来
回看身后,我们一直沿着两山相夹的沟攀援而上
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生命生机无限
即将登上山脊,坡上大片的积雪
尽管阳光直射,依然未曾融化
此刻海拔已经接近三千米真是一寸高一份寒呀
登上山顶,我们所在的位置并不是主峰延伸山梁
眼前隔着一条巨大的沟壑
沟的对面山脊才是主峰山梁,一直向北延伸
顺着脚下的山梁向西眺望
山下就是左旗巴彦浩特市区
以及更远处的腾格里沙漠
拉近镜头,对面中间光秃的山峰
是贺兰山宁夏境内的最高峰砂锅洲
与砂锅洲相接并向北延伸过去不远
就是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所在
镜头左移并拉近,能看到远处敖包疙瘩的舰标
敖包疙瘩与砂锅洲也是隔沟相望的
贺兰山就是这样,并不是一个山脊从南到北
而是由无数沟壑和山梁连接的山峰
共同组成了由南到北的贺兰山主体
而每个山梁似乎都有自己独立的领地
与另一个高峰并不直接相同
这也给察看、翻越、了解贺兰山带来了很大难度
至今还未有人从南至北连续沿山脊线穿越过贺兰山
站在山梁向南眺望,能看见整个贺兰山的延伸
它们就像是一座座独立的,斜向排列的山脉
人墙般,组成了延绵浩渺雄辉巍峨的贺兰山
苍茫悠远,浩渺无边
那每一个沟沟壑壑
都藏着山的珍宝和生命历史
从我们脚下的山梁一直向前延伸
过了这片森林覆盖着的山脊
前面一段就是俗称贺兰山锯齿山所在
拉近了看,整个山脊高低起伏,危崖耸立
宛若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锯齿
仔细观察,锯齿山向前跨过一个垭口
即可攀登到砂锅洲顶峰
看来,这儿是登顶砂锅洲的一条便捷路径
有机会再来探寻自马莲井子沟攀登砂锅洲之路
时间已经两点多了,观察拍摄了山脊风光路径
然后赶紧下撤,大多数人并未登顶,还在下方等待
从山顶往下看起来很近,似乎几步就能跨过
不过,深入其中才知其艰难
望山跑死马,对山,要始终有敬畏之心
林中积雪深厚,下山更滑
真应了那句老话,上山容易下山难
很多人很多地方都是坐着屁降下去的
不断地滑行中,少不了欢笑趣闹
而这每一帧的记录,都将成为难得的记忆
走到平坦处,兴致所至
在雪中摆起了各种造型拍摄
镜头中,是一颗颗自由欢乐的心
打雪仗,那是童年的记忆
也是成年人的喜爱
它唤起的不仅是童心童趣
更是一种生活的热爱,快乐的释放
雪是洁白晶莹的
雪不湿人,雪不污人
虽冰冷,但也有温度
贺兰山,经历了你的深邃与不同
走出大山,回归生活
我们会更加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