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A)的问世使得眼底血管和血流的研究再次深入,诸多疾病进展过程中血管及血流变化也逐渐被揭示,不断刷新着对疾病病理生理过程的新认识。近期一项对青光眼患者的研究发现,虽然长久以来青光眼都被认为是神经损伤为主的眼病,但其实视盘旁血流密度也有一定变化。
该研究共纳入82例POAG患者,分为2组,一组为已出现筛板(laminacribrosa,LC)损害者41人41只眼,另一组为尚未出现LC损害的POAG患者41人41只眼。两组年龄、性别匹配,眼压、眼部灌注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行全面眼科检查后,两组患者均行SD-OCT、OCTA、SS-OCT检查以检测视盘旁神经纤维厚度(cpRNFL)、筛板缺损情况、血流密度变化等(cpVDs)。其中LC缺损定义为筛板板层的空洞或中断从而破坏了“U型”或“W型”切面形态,可通过SS-OCT的enface技术结合横断面扫描确定其位置及形态。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有LC缺损的患眼中,cpVDs也相应较低,且LC缺损部位与cpVDs降低的区域较为一致,以颞下为多,颞上次之,而RNFL厚度等则无明显差异(图)。筛板是多孔的板层结构,神经纤维轴突及微血管穿过筛板进入球内,筛板的损害势必引起穿过它的血管神经的损害。该研究认为,POAG患者中观察到的LC缺损、对于区域血流密度降低的现象,可能由于筛板缺损在前,缺乏了相应的支撑后继而出现了血管的损害,也可能先出现血流密度的降低继而出现LC的损害。由于该研究是一项横断面研究,因此二者出现的先后顺序尚无法明确。
图1LC缺损(A)及无LC缺损(B)的POAG患者①视野及RNDL厚度分析(A1、B1)无LC缺损患者中可见颞下RNFL变薄,而有LC缺损的患者无明显RNFL缺损;②SS-OCT中视盘及其横断面图像(A2、B2)橘黄色标注为筛板前表面,蓝色箭头指示扫描方向,A2中红色箭头所指为LC缺损处;③OCTA(A3、B3)显示LC缺损处对应血流密度降低
小小视盘却是神经、血管出入眼球的门户,借助OCT及其越来越多的附加功能,视盘处诸结构的微妙关系也逐渐被揭示,但更多先后、因果关系仍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本文图表均摘自原文)
参考文献:
SuhMH,ZangwillLM,ManalastasPI,etal.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VesselDensityinGlau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白殿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