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残疾人日我们不想麻烦人,我们想自

文章来源:视神经乳头炎   发布时间:2023-4-23 12:26:35   点击数:
 05:54

昨日(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媒体报道,年我国各类残疾人已达万。一些在常人看来无关紧要的细节,对残障人士却像是无法逾越的“大山”,为此,我国已有个地市(县)建设了无障碍通行设施。四川手机报记者近日跟拍了6位残障人士,来看看他们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他们的一天

52岁的曾大姐,因小儿麻痹症已瘫痪了半个世纪。她如果要外出,丈夫都会陪同在身边。这天,曾大姐想去超市买一袋洗发水……

下不去的台阶

从家中出发,曾大姐坐着轮椅顺利“走”了好几百米后,被下沉广场的三级台阶卡住了。因为有身强力壮的丈夫陪在身边,曾大姐选择了不绕行。

丈夫将轮椅背对下沉广场台阶,双手抵着椅背,慢慢一级一级将轮椅放下。

上不去的台阶

离开下沉广场没多远,台阶又成了“拦路虎”。

她从斑马线过街后,发现无法上到对面人行道,原因是这里没有缘石坡道,而是台阶。

缘石坡道是无障碍设施的一种,位于人行横道两端,方便轮椅或婴儿车通过。再次,曾女士只得靠丈夫帮忙,将轮椅抬到人行道后,才能接着往超市走。

让人没想到的是,已来到超市门口的曾女士,还是被台阶拦住了。因为超市门外没坡道,她只得在外面请工作人员将洗发水拿出来,才完成购买。

感受不到的盲道

52岁的曾大哥,因视神经萎缩失明20年。他出行一般借用盲杆,回家路上,他遇见的最大障碍是盲道。

“太平了,感觉不到,我现在是茫然一片”,由于家门口的盲道不够凸起,曾大哥无法感知,走着走着就偏了,差点撞上旁边的老婆婆。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盲道分两种,直条状凸起砖的盲道是行进盲道,提示盲人直线行走;点状凸起砖是提示盲道,铺在拐弯处。不过记者在现场未看见点状盲道,直线盲道也只有象征意义,并不实用。

无可奈何的“搭档”

49岁的任大哥和56岁的胡大姐,是邻居,也是一对出行搭档。任大哥双腿残疾,胡大姐双目失明,“每次要出门,我就跟着他的轮椅走,就像我的眼睛”,胡大姐说。

对视力残障人士来说,这样的搭配常见却又无奈。跟着轮椅,既有了人眼导航,必要时也可以为对方搭把力。

即使这样,出行仍不能一帆风顺。

胡大姐发现,轻轨、地铁的箱体与站台有缝隙和高差,轮椅的前轮常常冲不过这个槛,得有人在背后将轮椅翘起才能正常出入,她力气小,操作起来十分费劲。

“我们不想麻烦人,我们想自己走”

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人廖国龙说,目前成都残疾人约万,占总人口7%左右。此外,成都市残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全市共有持证残疾人33.24万。

作为下肢残障人士的廖国龙发现,无障碍设施有但却不精。比如楼宇的电梯缺少盲文、语音提示;无障碍厕所的扶手太高、地太滑……

“越来越多的地区建立起了无障碍设施,这是好事,但部分地方细节还需要改进。“廖国龙感慨道,“我们不想麻烦别人,我们都想自己走。”

●记者手记:一把起子的故事

在跟拍过程中,记者发现,曾大姐和胡大姐都喜欢自备一把起子,这是他们“对付”公交的专用工具。公交车后门一般配备手动翻板坡道,但因使用次数少,翻板卡得很紧,光靠人力拉不起来。这时用起子撬一撬翻板手环,才可顺利放下“坡道”。

但放下坡道后,由于坡度太陡,残疾人无法滚动轮椅。

往往这时会有好心的公交司机和路人帮助他们,但在胡大姐、廖国龙等人心里,他们最怕的,是麻烦别人。曾大姐不太愿意出“远门”,她害怕坐公交、地铁,更不愿用牵引梯,“因为要麻烦工作人员,如果能标注一下直升电梯在哪个进站口,就不用麻烦别人了……”

“我们不想麻烦人,我们想自己走……”收起同情的目光,用平行的视角对待,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真正所需,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友爱。

玩个H5小游戏,体验一下盲人出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xmjpy.com/yfzl/161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