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定制姓氏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中华民族诸位始祖、先贤,示范数千年:伏羲八卦理论,教人懂天地人世间万物和谐宜生存;燧人取火,让后人懂得以火防敌和熟食宜身;神农尝百草,让后人懂生存之道;皇帝内经,让子孙后代知如何防病治痛宜健康长寿;四大发明推动社会进步。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辈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到家训潜移默化的滋养;通过家训鼓励人们疏正渠,堵邪流:家家学祖先之长,人人避个人之短,继先人之德才,启子女之宏志;开凿兴家之畅河,奔流强国之大海;人人比学赶帮超祖先,家家和谐相处出圣贤;以家训,教子孙,学良向善。为弘扬姓氏文化传承祖先美德,感恩我们祖先,阳光东莞将定期推出中华各姓氏起源,本期推出庞姓起源!
庞氏,中华姓氏之一。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零一位,人口约二百三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7%左右。
来源及得姓始祖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毕公高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千家姓查源》等的记载,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之后。毕公高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文王在吞并了商朝毕方之后,便封毕公高于毕国故地。毕公高是周朝初期著名政治家。商朝末年,他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建立后,毕公高被封于毕(今陕西咸阳),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毕公高主要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宽大为怀,平反了不少冤狱,表彰了因直谏受害的功臣,因而名声鹊起,为“周初四圣”之一。周武王驾崩后,毕公高为顾命大臣之一,他与周公、召公一起辅政,使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
毕公高赐封其支庶之子于庞乡,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称庞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庞氏正宗。庞氏族人大多尊奉毕公高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高阳氏,出自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百家姓注》记载,颛顼有八子,号称“八凯”,分别形成了八个以高阳氏为中心的氏族部落,其中之一名叫庞降。
在庞降的后世子孙中,有以祖上的名字为姓氏者,称庞氏至今。庞降被庞氏族人尊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于襄阳庞氏。相传,古时襄阳有一大户,其家富盛,好为高屋,乡党荣之,曰庞高屋,后遂以庞为姓氏,子孙世代因袭之。
源流四
源于西羌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汉书·王莽传》记载,西汉时期,西羌族人中有庞恬。当为汉化改姓为氏。当时庞恬率族人活动在以青海湖为中心的地区。
直至唐朝贞观年间,青海湖地区始为大唐王朝控制。至唐朝开元年间,该地区被吐蕃、回纥等民族轮流控制,西羌民族逐渐分化瓦解,除极少部分迁徙至西南滇、黔地区得以保存外,其他的大部皆融合于各个民族之中,而原来的庞恬所部早以庞为氏,融入汉族中了。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庞佳氏,满语为Panggiya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青城子(今辽宁海城),后多冠汉姓为庞氏。
⑵.满族尼玛哈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尼漫古氏,金国时期为女真尼庞古部,以部为氏,满语为NimahaHala,汉义“鱼”,世居辽阳,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庞氏、俞氏、于氏、余氏、胜氏。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土家族、瑶族、壮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庞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庞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庞降、毕公高。周初著名政治家。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建立后,他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后被周武王封于毕国,爵位为公。世称毕公高。武王驾崩后,其为顾命大臣之一,他与周、召二公等一起辅政,毕公高支庶有封于庞乡者,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称庞姓。因毕公高名声显赫,他们尊毕公高为其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古庞乡今无从考,春秋以前庞姓于史书鲜见。战国时魏国有庞涓,赵国有庞火爰,西汉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庞真。
东汉时,见诸史册之庞姓人达十六人,如庞参、庞俊父子为河南缑氏(今偃师)人,庞萌为山阳(治所在今山东金乡)人,庞雄为巴郡(治所在今重庆北)人,庞奋为辽东属国都尉,庞德公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这些史实表明,魏晋以前,庞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重庆、辽宁等地。
三国蜀有庞德公之侄庞统,魏有南安狄道(今甘肃陇西)人庞德(其从兄庞柔入蜀)。扶风(今陕西凤翔)人庞迪,酒泉表氏(今甘肃高台西)人庞淯。可见此际庞姓已播迁于四川、甘肃等地。两晋南北朝时,庞姓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了庞姓南安郡望、南阳郡望、始平郡望、谯郡郡望。
隋唐之际,庞姓上述郡望依旧兴盛,并以其为主源向四周扩散,如陕西之榆林、泾阳,山西之太原、代县、太谷、平遥,山东之菏泽,江苏之徐州,安徽之寿县均有了庞姓人定居,并有一支庞姓入迁浙江泉州。
宋元之际,由于中原一带刀兵四起,避居南方者渐多,使得庞姓在南方各地分布更广,并有一支入迁广西北流,后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需要指出的是,北宋有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庞籍入朝为相,并子孙显贵当朝,使得山东庞姓名噪一时。
明初,山西庞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江苏、湖北、山东、等地。明末清初,满清军队屠川,川籍庞姓避逃于云贵高原。而不久的湖广填四川,又使湖北、湖南之庞姓入居四川。
乾隆年间以后,山东庞姓有闯关东到东北者,亦有华东、华南之庞姓渡海赴台,进而远播海外。
分布
如今,庞氏族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在广东湛江吴川,在山西省的翼城县,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化州市木贤乡、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朱依村,尤以廉江市那良村人口较多约有一万多人,四川省的绵阳市盐亭县等地皆有分布,尤以广西,山东、为多,此三省之庞氏约占全国庞氏人口的36%以上。
家规家训
敦孝弟(悌)
孝悌者百姓之原也。孩提之爱本诸良能稍长之敬原于善何以狃于习俗,顿失初心,为子弟这不知孝当体父母生我之恩,勤不知弟当思长上待我之友爱诚能服劳竭力奉养。无违隅坐,徐行恭让而不懈,则一门之内,和顺雍容,孝悌敦,而人伦斯重矣。
睦宗族
自古乡田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异姓尚敦亲睦,矧同族人而漠不知耶。务使视如一体,疴痒相关,庆吊必互相往来,缓急必互为通义,鳏寡孤独,必为之哀矜;困苦颠连,心为之照顾。能与祖宗济一日子孙,即能与祖宗免一日忧虑。若乃个顾身家,视祖宗如秦越,甚则每因小事,辄起纷争,则怨积日深,其不视如仇敌者几稀矣。书曰:“以亲九族,尚其念之。”
禁非为
人生斯事须趋正道,始谓正人。乃有一等丑类,外逞豪强,心怀狡诈,每每持能挟制,籍径刁唆,坏名分而不辞,犯王章而不顾。此等败行,大辱宗亲。凡我族人,均宜惕戒,毋游手好闲,而失本业,毋博弈饮酒,以废居渚,毋身陷不法,以自罹于刑章,毋肆态胡为,而见憎于乡党。修其身,安其分,勤其业,不居然秩秩之佳子弟哉。
历史名人
庞涓;战国时魏国将领。早年与孙膑同学兵法,涓后仕魏惠王,自认为能力不及孙膑,乃阴谋断其膑骨(即膝盖骨),后为孙膑设计杀于马陵道(今山东范县西南)。
庞统;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东汉末刘备谋士,初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从刘备入蜀,谋策居多,为刘备军师中郎将,后在进军雒县途中,中流矢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庞德;南安狄道人,三国魏名将。先从马腾,后事张鲁,后同张鲁一起降曹。曹操知其勇猛善战,拜其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擒,不屈而死。
庞会;庞德之子。王隐的《蜀记》指出庞会在父亲死后随邓艾、钟会讨伐蜀国,蜀国灭亡后,便将关氏后代尽杀,令关羽一脉尽断。
庞苍鹰;太原(今属山西)人,南北朝时北齐大臣。爱交游豪侠,高欢常去其家做客。高欢起兵后,弃家投归,为兼行台,仓部郎中,后擢安州刺史。
庞孝泰;白州(今广西博白)人,唐初任左骁将军,为辽东行军总管,与苏定芳征高丽岭西。兵近蛇水,盖苏文来攻,孝泰身先士卒,冲杀在前,过关斩将。但因出征遥远,接济困难,寡不敌众,偕同十三子为国捐躯。孝泰逝后,部署尊其遗嘱:“泰生于白州,死当归白州。”将其头颅取下护送归里,葬于云飞山巅。此“千古英杰”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博白人民和两广庞姓子孙的垂仰和崇敬。
庞勋;唐末桂林戍卒起义首领。唐末为防止南诏东侵,从徐州藩镇召募士卒八百人,戍守桂林,约定三年轮换,六年后,当权者仍然食言,戍卒遂发动暴动,并推他为首领。北归途中,饥民纷纷响应,队伍迅速发展到二十万人。后战死。
庞师古;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西北)人,唐末朱温部将。初从黄巢,后事朱温。唐昭宗光华二年(八九九年)冬,唐武安军节度使马殷,派李琼攻连州,城破后,庞师古自杀。
庞福成;太谷(今属山西)人,五代十国时后蜀名将。公元九三零年,石敬瑭征西川,攻占剑门天险,庞福成率兵袭破唐营,以少胜多,扭转战局。
庞籍;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北宋大臣。进士出身,历任侍御史、天章阁待制等职。西夏元昊反,为陕西安抚使,又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用名将狄青。宋夏议和后,任相五年。
庞安时;蕲州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北宋医学家。少从父学医,年未二十即通黄帝扁鹊医书。为人治病,十愈八九。著有《难经辨》、《伤寒总病论》、《本草补遗》等。
庞尚鹏;南海(今广东广州)人,明朝官吏。嘉靖年间进士,曾任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等职。“一条鞭法”是其首创,为政颇得民心。浙江、福建、广东皆感德之,立祠祭祀。有《百可摘稿》。
庞钟璐;江苏常熟人,清代大臣。道光年间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等职。后迁工、刑等部尚书。
庞籍[宋](九八八至一○六三)字醇之,单州武城(今山东武城)人。进士,景三年(一○三六)为侍御史,累进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封颍国公,谥庄敏。工笔札,其迹杂见凤墅续法帖中。卒年七十六。《宋史本传、书史会要》
庞德公,字子鱼(民间传说),又字尚长(《四库全书·巵林》据《宋书》),生卒年待考。东汉名士。襄阳人。荆州刺史刘表数次请他进府,皆不就。刘表问他不肯官禄,后世何以留子孙,他回答说:世人留给子孙的是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我留给子孙的是耕读传家、过安居乐业的生活,所留不同罢了。庞德公与当时隐居襄阳的徐庶、司马徽、诸葛亮过从甚密,称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徽为水镜,庞统为凤雏,被誉为知人。诸葛亮以师礼待庞德公,每次造访,均拜于床下。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以终。现鹿门山有其遗迹和塑像。
庞鸣[约公元一六九二年前后在世]字达公,江苏嘉定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中前后在世。工诗。
庞崇穆[宋]字季和,右北平(今遵化)人。大中祥符(一○○八至一○一六)初营玉清规戒律昭应宫,召入画山水列壁,而林峦草竹,溪谷嶝道,莫不精备。又于空穴间作游云直上状,为风所驾,卷舒聚散,其势不拘。诏入图画院,崇穆不就而去。《圣[宋]朝名画评》
庞蕴,字道玄,衡州衡阳县人。贞元初,谒石头迁有省。迁问曰:子以缁耶,素耶?蕴曰:愿从所慕。遂不剃染,世号庞居士。诗七首。
庞炳勋(1879--1963),字更陈。直隶(今)新河人。曾任陆军第十五混成旅参谋长、国民军第三军第二混成旅旅长。1926年后任天津镇守使、暂编第五军军长、第二集团军第二十军军长。1929年任冯玉祥部第三路总指挥。1931年后任陆军第三十九师师长、第四十军军长。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后任第十军团总指挥、第三军团军团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参加了台儿庄会战。1943年5月投降日伪,任伪军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军新编第一路军总司令。1949年去台湾。
庞薰琴(1906--1985),工艺美术这。江苏常熟人。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赴法国留学,1930年回国。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师,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山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以油画、装饰画见长。负责筹建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要著作有《工艺美术设计》、《图案问题研究》、《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等。
庞景仁(1910--1985),教授。黑龙江宁安人。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42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瑞士伯利恒学院、弗里堡大学讲师。1946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教授。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专于十七世纪法国哲学。著有《马勒布朗士的神和朱熹的理》(法文),译有〔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论》、〔美〕詹姆士《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法〕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等。
庞均(1914--1985),山东禹城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高唐、平原、恩县县委书记,冀南二地委社会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衡水地委书记,邯郸地委、石家庄市委第一书记,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庞尧勋,江苏常熟人。1936年毕业于江苏省苏州中山体育专科学校。曾任贵阳中学、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教师。建国后,历任南京机器制造学校教师,南京机械专科学校副教授、体育教研组组长,机械工业部中专体育教育研究组组长。撰有《按学生生理特点进行体育教育》一文。
庞国兴(1940--1965),战斗英雄。陕西子州人。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任副班长。11月18日在西山口战斗中,与部队失掉联系,带两名战士坚持战斗,深入印军纵深15华里,夺取印军炮兵阵地两个,毙伤敌七人,缴获火炮七门、汽车两辆、电台四部,为后续部队进攻创造了条件,立一等功。1963年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后任排长、副连长。1965年因公殉职。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庞天仪,直隶(今)曲阳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军区工业部兵工厂工会主席。建国后,历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化工厂副厂长、总工程师、厂长,第五机械工业部援外专家组组长,第五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院长,兵器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兵工学会第二届理事。
庞中华,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和诗人,四川达州市人,生于年10月21日,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勘探专业。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庞中华硬笔书法学院院长,曾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庞学勤,电影演员。江苏滨海人。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苏北军区文工团演员、创作研究组组长。参加演出《血泪仇》、《刘胡兰》等剧。195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校表演班。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演员,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副厂长。主演影片《战火中的青春》、《花园街五号》,在《甲午风云》、《独立大队》、《兵临城下》等影片中饰演角色。
庞雄飞,昆虫学家。广东南海人。1953年毕业于华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获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宵学院研究生院昆虫学博士学位。历任华南农学院讲师、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广东省植物保护学会第五届副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从事昆虫生态、生物防治中及瓢虫科分类研究。先后发表瓢虫七十多个新种。编著有《中国经济昆虫志瓢虫科(二)》、《昆虫生态学》。
庞炳庵,江苏常熟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文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外部编辑,新华通讯社哈瓦那分社翻译、记者,新华社墨西哥分社、巴西分社记者,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副主任、主任,新华社副社长。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庞居勤,山东武城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曾任山东省棉花研究所技术员、育种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副研究员。主持选育的棉花良种“鲁棉1号”,在山东省及华北地区推广种植,1981年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984年获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合著有《鲁棉一号》。
庞延斌,回族。教授。河南沈丘人。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历任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教授,中国原生动物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在原生动物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较有研究。与人合作主持研究的“原生动物细胞核质关系”、“纤毛虫皮层细胞骨架构造”获得成果。合编《无脊椎动物》(上册)、《拉汉原生动物名称》。
庞赞襄,中医眼科专家。直隶(今)巨鹿人。生物中医世家。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幼从父学医,后开业行医。1956年后,历任省中医研究所临床组组长,省医院中医眼科副主任、主任、主任医师、副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中共十二大代表。从事中医眼科治疗工作四十余年。对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神经萎缩、视神经乳头炎等的治疗,经验丰富。著有《中医眼科临床实践》等。
庞红云,军事五项运动员。运动健将。安徽宣城(今宣州)人。1976年参加中国人解放军。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选入解放军军事五项队。是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第三十一、三十二届军事五项锦标赛团体冠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队的主力队员,并获第三十一届个人亚军。
庞爱兰,女,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行政管理课程、澳洲大学高级管理文凭、加拿大沙省大学药剂学学士及香港大学中医药证书课程等。年获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庞清/佟健是优秀的中国花样滑冰队双人滑组合,年开始搭伴从事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与申雪/赵宏博和张丹/张昊一起师从于我国花样滑冰功勋教练姚滨,被姚滨爱称为“老二”。两人已经订婚,目前是未婚夫妻。曾经创造过国际滑联自由滑最高分.81分。
庞龙,年5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中国内地歌手,浙江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教师,沈阳音乐学院终身教授,第十届、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华慈善总会第三届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了解更多私人定制姓氏文化礼品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比较好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看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