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而导致的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常见,它不仅危害性很大,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使患者出现咳嗽,低热,乏力,消瘦等一系列症状。
得了肺结核后,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之下服用相关的药物以控制病情的发展。那么抗结核药物要怎么吃才正确呢?
多种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
制定科学合理的化疗方案并能规律用药才可获得成功。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也是确保化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口服药一般采用一日量一次空腹顿服的方式为佳。合理联合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并可延缓甚至预防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生长。
巩固期的治疗一般是2-3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时期一般是4个月。而对于复治、耐药等病人的治疗,具体的疗程及方案要结合病情来制定。
所谓采用顿服的方式服药,是指一日量在同一时间一次服用。虽然一日量一次服用,在用药时间上各种药物均超过各自的半衰期,但由于各药均有时间不等的抗菌药物后效应,其所达的血药浓度尚足以维持抗菌浓度,因此,仍保持其抗结核活性
抗结核药物副作用
最常用的抗结核一线药物主要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以及链霉素。其中乙胺丁醇对细胞内外的结核分枝杆菌均有杀灭作用,主要副作用可发生药物性的肝炎、肝功能损害,同时还可出现周围神经炎。利福平主要的副作用是影响肝功能,同时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并可出现流感样症状、皮肤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等。吡嗪酰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高尿酸血症、肝损害、食欲不振、关节痛和恶心。乙胺丁醇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视神经炎,而链霉素不良反应为耳毒性、前庭功能损害和肾毒性。儿童、老人、孕妇、听力障碍以及肾功能不良的患者,要慎用或者不用。如果出现了不适症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对身体的影响。切勿自行停药或者减少药物的剂量,以免造成疾病的反复、耐药、复发等。
点“在看”你懂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