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方案

文章来源:视神经乳头炎   发布时间:2021-8-12 11:44:22   点击数: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cerebral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后早期康复,在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二)早期康复方法: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8、排痰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TENS等。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20、应用推拿针灸治疗。21、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22、言语治疗。23、心理治疗。(三)康复安排: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完成1、2、3、8、9、10、11、17等项;4、5、6、7、12、13、14、15必须由治疗师完成每日一次,每次45分钟;18、19、20、21、22可由各单位自行确定进行与否;23、24如无进行专业的此项训练,治疗师在功能训练过程中应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包括简单的发声练习等;并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以求患者尽可能的配合和以最佳状态进行康复治疗。医院康复科,周口市重点专科、沈丘县残疾人定点评估及康复机构,医院康复联盟科室、医院吞咽障碍临床基地,科室包括:门诊、住院部运动大厅、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吞咽训练室、蜡疗室、艾灸室、针灸室、推拿室、深部热疗室等。科室拥有: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器、中频电疗仪器、脑循坏功能障碍治疗仪(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器)、痉挛肌低频治疗仪、生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智能康复训练仪器、体外短波热疗仪、电动起立床、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手功率车、中药熏蒸机、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多功能训练床等。现有人员26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医师3人,护师5人,治疗师16人。科室定期邀请省市专家技术指导,诊疗范围:脑出血、脑梗塞后遗症(中风偏瘫),脊髓损伤,颅脑外伤,儿童脑瘫,周围神经损伤(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等神经康复,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以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肌肉关节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疼痛康复。—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立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xmjpy.com/jtbx/13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