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父母都尽己所能的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往往会被家长朋友们所忽略,即:青少年的视觉问题。
随着青少年的年龄渐长,他们在课业和生活中所需的视觉能力也就越高。课本中文字的字体越来越小,文字量越来越大。阅读或学习的时间不断增加,让孩子的双眼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负荷。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孩子的眼睛渐渐开始不堪重负。在青少年视觉发育出现问题后,他们进行阅读等活动时,效率和理解力就不理想;还有可能时常抱怨有某种不适的感受,如:易疲劳、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对孩子学业进展感到忧虑的父母或老师,可能就会因此认为孩子“顽皮”、“不爱学习”或是“不那么聪明”。成人却很难想象得到,视觉问题才是真正的“元凶”。视觉问题可能会对学龄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重大阻碍。最常见的视力问题是近视问题,其他类型的屈光不正问题,如远视和散光,眼睛调节功能(聚焦)、眼球运动能力和双眼协调问题的存在,也都可能会影响到青少年在学校和运动中的表现。青少年学业所需的视觉能力
我们的视觉不仅限于清晰的视野,或是可以在视力表上达到“1.0”的正常水平。我们的视觉还涵盖了我们对视觉信息进行理解、记忆并配合肢体做出准确回应的能力,只有当中心视力、周围视力和立体视力都符合生理要求时,才能算作视力正常。
基本的视觉能力包括:
√双眼调节能力(可以视近或视远,并获得清晰的视野)
√双眼协同能力(使双眼视线汇聚在同一点并获得清晰单一的图像)
√视觉追随能力(扫视文字或持续观察同一目标)
其他视觉能力包括:
√视觉分辨能力(分辨图像或文字之间的差异,如:字母bpdq之间的差异,汉字干和于、末和未、心无旁“骛”与趋之若“鹜”之间的细微差异)
√视觉认知能力(理解文字或图形中的信息)
√视觉记忆能力(能够记住并复述看到过的信息内容)等
对于学龄期的青少年而言,他们需要在视觉功能非常完备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进行阅读、书写等课业内容。他们的视觉功能需要在很多方面达到良好水平:1
视觉灵敏度(视力)使青少年能够清晰地看黑板和阅读书籍的基本视觉能力。2调节功能随着物体距离的变化,快速准确地保持清晰视野的能力,例如将视线从几米远处的课室黑板转移到面前书本的这个过程。眼睛的调节功能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书籍或记录笔记时始终保持清晰的视力。3视觉追随(扫视)能力控制双眼视线从一个物体移动到另一个物体,沿着文字的方向移动眼睛,或者在运动时观察移动的球类等目标物,使眼睛一直清晰地追随目标的移动。4双眼协同能力沿文字方向移动视线时,协调并控制双眼进行阅读的能力,也与日常生活及运动时的距离感高度相关。5手眼协调能力在绘制图片或体育运动时,使视觉信息与肢体动作形成配合的能力。6视觉认知能力将纸面上的图像,在脑海中组织成字母,单词和想法,并进行理解和记住文字内容的能力。7对比敏感度世界不是单纯的黑与白,还存在介于二者之间的灰度,分辨不同程度的“灰色”的能力就是对比敏感度。对比敏感度=1/对比度阈值。对比度阈值低,则对比敏感度高,视觉功能好。
对比敏感度下降,常见于白内障人群。一些白内障人群尽管视力有0.7、0.8,甚至1.0,却总感觉视力模糊,眼前有遮挡物,这就是因为对比敏感度下降了。8色觉色觉是指人眼分辨颜色的能力,是视觉功能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组成部分。眼的各种病变,如白内障、视网膜黄斑病变、屈光间质、视网膜细胞、视神经、视中枢等,都会引起色觉障碍,如色盲、色弱,其中以色弱为多。要治好色觉障碍,前提是要先治好眼病。
9视野视野是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晚期、球后视神经炎(周围型)、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炎、病理性近视、视盘水肿,视盘缺损等眼部疾病,都会导致视野缺损,因此,一定要积极的重视。如果这些视觉技能存在缺陷或不能正常运行,孩子将不得不在相应的学习活动中付出加倍的努力,但仍有可能事倍功半。这可能导致头痛,眼睛酸痛或其他视觉疲劳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