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海原奇闻趣事 年至年共发掘马缨子梁、石沟、林子梁三处遗址和切刀把、二岭子湾、寨子梁、瓦罐嘴、林子梁西坡五处墓葬,清理墓葬座,房址15座,窑穴灰坑65个,灰沟1条,窑址1座,出土各类完整或可辨器物余件,主要为石、陶、骨等生产工具、生活器皿及其它装饰品。
讲解员介绍相关资料
遇见最好的洋芋、鸡蛋、苦苦菜、玉米等是嘴不留情
菜园新石器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有四项重大发现:
一是发现了窑洞之祖;
二是发现了窑洞式墓葬;
三是发现了壁灯,灯之鼻祖;
四是发现了漆器。
其文化内涵揭示:齐家文化的主体是从“菜园遗存”中孕育出来的,是一个自成一体的遗存,年5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对研究新石器时代的居址、埋葬风俗、灯具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第二站:茴香花海
西安镇小茴香种植历史悠久,始载于《唐本草》,北宋苏颂说:北人呼为茴香,声相近为怀香,怀念故乡。故名曰小茴香。
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种植,到20世纪70年代,西安镇开始普遍种植,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栽培经验,加之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其色泽鲜绿,味道醇厚,深受客商青睐,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是上佳的调味品和中药材,被中卫市消费者协会授予“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已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和自治区农牧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成功注册了“天都山”无公害小茴香商标。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茴香蜂蜜成为蜂蜜中的佳品。
“护城河”
第三站:西安州古城
西安州古城位于距海原县城18公里的西安镇境内,古城在西夏历史上曾扮演过“南都”角色,是西夏时期所筑建的古城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城。
早在西夏开国元年(年)之前,西夏就在古城夯土筑墙,建南牟会城,后元昊又大兴土木,在城内建内殿7座,馆舍齐备,极其豪华。宋元符二年(年),宋朝军队占领古城,对南牟会城进行了扩建,使古城边长达千米,每边有19个等距离马面,并建置了西安州,很快被西夏收复,改称“安州”。
请无视这张照片的拍摄,该死的相机,拍的啥么...
蒙夏战争后,西安古州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元朝时,豫王曾经在这里建都,城池规模和西夏时期一样。明成化四年(年),巡抚马文升于城中间东西筑墙,隔为南北二城,改称也被称为“日”字城。古城内有一座马王庙,庙内保存明万历年间“竹叶诗碑”一块,落款“南安州山”证明明代这里仍叫安州。
目前,古城遗址呈正方形,边长约余米,城内有一道隔墙,把古城一分为二——南城和北城。北城倾塌严重,残墙仅剩2~3米高的慢坡状土垄。南城现存的城墙较好,夯筑的残墙高4~8米,开东西二门,绕以瓮城,四周有护城堑壕痕迹。西安州古城对研究古代城市建筑以及各个朝代的建筑风格仍有一定的实物价值。
第四站: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园区总规划面积亩,计划辐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亩,目前已规划建设亩。
分种植区、生态观光区、办公区、社会化综合服务区等四大功能区,其中种植区有育苗日光温室10座,大跨度保温大棚座,主要进行新品种培育、工厂化育苗及茄果类蔬菜种植。
建设冷链保鲜库平方米,社会化综合服务站0平方米,主要提供农产品保鲜、包装、贮藏、农资配送、信息咨询等服务。采用喷灌、滴管等节水方式,主要种植小番茄、吊瓜、迟菜心、甜菜心、菠菜等,走“物联网、冷链外运高端市场销售”模式,推行“生态农业、观光休闲、亲子采摘”的产业发展模式,体验现代农业的发展“风向标”。
“千年古镇·玩美西安”
西安镇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
见证海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天都山石窟
天都山西北接黄家洼山,东南连南华山与月亮山;后恃甘肃屈吴山,前控西安州盆地。主峰马鞍桥,海拔米。其东麓九洞沟(俗称寺沟)北座山之接云岭的悬崖峭壁下,建有著名的天都山石窟寺庙,东距西安州城8.5公里。
天都山石窟历史悠久,荣辱历劫,其建修过程长达多年,石窟主要分布在玄天台(上院)与三合院(中院)。玄天台上高30米、宽26米的舍身崖,其开山劈石当在魏晋南北朝期间;崖上藏经洞、崖下祖师洞,是天都山石窟的肇始之作。西夏王李元昊时常避暑于天都山窟寺,并修缮寺庙,拜佛祈福,这里遂成为西夏皇家的临时寺院。元符元年(),宋军夺取天都地区,创建西安州。蒙元时期虽尊崇佛教,而道教全真龙门派亦大行其道。
元政府于西安州置司屯田,今海原前属陕西行省,中属宁夏行省,后属甘肃行省管辖,安西王、秦王、豫王等先后治理其地。豫王阿喇忒纳失里置都府于西安州城,使天都山窟寺得以保护且香火更加旺盛。大明洪武二年()四月,大将军徐达赶走豫王,接收西安州,天都山窟寺的开发建设也有了明确记载,天都山窟寺逐步转向以道教为主的宗教场所。
近年来,石窟群又重塑神佛像,融佛、道、儒三家为一体。天都山石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蕴含而成为宁夏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哨马营震柳
哨马营震柳,其前身可追溯至明朝弘治年间,约多年历史。遗存有五株明代古柳,呈北斗七星分布状。
宋代名将杨六郎伐辽时据说驻军于此,古柳是杨六郎的拴马柱和乘凉休憩地。年海原“环球大地震”后,古柳因地表左旋错动而被活生生地撕成两半,左旋位移达0.4米,错动的方式反映了地震中的一般规律,即所谓左旋走滑位移,对地震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堪称研究地震的“活标本”。
范台农家乐
离开哨马营震柳后我们来到了范台农家乐,这里的人热情好客,勤劳朴实。所以来到这里的人会感觉回到自己家乡一样,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勤劳,家乡才有了今天的繁荣。欢迎各地的朋友们到这里来玩来吃。
年7月27日
第一站:树台乡韩庄村退耕还林基地
韩庄村位于树台乡东北部,距乡政府3公里,辖韩庄等5个自然村,有人口户人,中共党员30名,建档立卡户户人,已脱贫户人,未脱贫1户1人。
近年来,韩庄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和劳务输出产业,开展整村推进项目,切实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发展种养殖产业,增加农户收入。
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集中发展种养殖产业。在上下小川村集中连片种植秋杂粮5亩,其中油菜亩,苦荞亩,在上小川村特色种植百合亩。应用生态养殖的理念,引进三黄鸡只发展“林下生态鸡”,采用集体养殖百姓分红方式,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目前“林下生态鸡”正处在鸡苗生长期。
二是实施退耕还林,保持水土流失。
实施退耕还林项目功在当代、利及千秋。韩庄村采取“”模式,在充分考虑坡地条件的情况下,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传统林业生产跨越式发展。年、年韩庄村退耕还林亩,种植柠条、苜蓿等抗旱作物,嫁接种植杏树等树木,一方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户收入。
三是实施整村推进,提升居住环境。
年韩庄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硬化村道16公里,为户农户砌墙1.08万米、安装大门座、粉刷外墙平方米,在响安村建设文化广场1座,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改善了居住条件,切实提升了农户幸福感和满意度。
第二站:树台乡大嘴村秋杂粮基地
大嘴村位于树台乡西南,距乡政府约15公里,总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亩,辖大坝台等6个自然村,有人口户人,其中建档立卡户户人,已脱贫户人,党员31人。
年大嘴村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及劳务输出产业,保障农户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是产业方面。
年大嘴村在大坝台打造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园,探索“支部+合作社+科研院所+农户”产业运作模式,依托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平台,打造“万亩秋杂粮种植区”,由生荣农机服务合作社机械化托管代耕代种油菜亩,惠及农户余户,解放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建档立卡户户亩,可人均增收约元。
二是危房改造方面。
坚持农户自建与协议代建相结合的方式,全村危房改造户,已建成户,对大岘村25户无劳动能力、经济基础薄弱的农户工程队协议代建,建设面积根据农户家人口数决定,单价为每平方米元,代建费由农户危房改造补助款解决,解决部分农户家缺乏劳动力和资金的问题。
三是大力推进安全人饮,解决农户饮水困难。
投入1个工程队11人,逐村逐户开展人饮入户入室工作。截止目前,全村人饮入户实现全覆盖,农户饮水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第三站:关桥乡麻春村硒砂瓜基地近年来,海原县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依托县内新型经营主体,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突破,探索出“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年,全县共完成硒砂瓜6万亩,其中压砂地种植5.5万亩,露地覆膜0.5万亩。
关桥乡麻春河流域是海原县传统硒砂瓜种植区,有近百年压砂地种植历史,是海原县重点创建的硒砂瓜绿色食品基地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压砂地保温、保墒、保肥、昼夜温差大,所产硒砂瓜富含微量元素,个大、味甘、耐储存。关桥乡坚持走“一主三特”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立足乡土富硒资源优势,在做足做实富硒硒砂瓜产业上下功夫,麻春河流域压砂硒砂瓜种植规模已达到4.5万亩,年均实现增收万元,全乡户均增收3.44万元。沿流域麻春、罗山、冯湾、树湾、王湾等昔日贫困村走上了持续发展之路。
按照中卫市打造“塞上硒谷”要求,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种植密度、统一水肥管理、统一贴标销售“五统一”要求,建设富硒硒砂瓜生产基地面积1万亩,富硒硒砂瓜核心示范园面积亩,示范园内种植农户全部签订了购销合同。统一组织硒砂瓜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和富硒硒砂瓜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培训人次人次,硒砂瓜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部实现基施有机肥,基施硒肥。建立了订单生产、质量追溯、优质优价收购的品质保障机制,为生产出富硒、优质的产品,打造一批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服务优、销售优的万亩硒砂瓜示范基地奠定基础。过对硒砂瓜果实进行取样,采用AFS-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ZWNJ/YQ-检测,检测值为别为0.mg/kg鲜重、0.mg/kg鲜重,均为富硒果实。
合作社负责人与杭州海亮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华润万家、南京苏果等多家公司签订富硒硒砂瓜订单1.0万吨,设立富硒硒砂瓜“专销区”8个,大力宣传推介富硒硒砂瓜和海原特色农产品,提高我县品牌知名度,促进销售。
最后一站:华润希望小镇海原华润希望小镇位于海原县关桥乡,建设规划面积43公顷,涉及户、0人。
该项目于年正式启动入户调研和规划设计工作,年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1.35亿元,主要从环境改造、产业帮扶、组织重塑、精神重塑四个方面入手,通过统一规划,就地新建改建民居,彻底改善村民居住环境。通过新建综合服务中心、村民活动广场、水冲式公厕等公共建筑,全面提升村民的公共服务设施质量。工程范围包括:农宅包括原址新建房屋合计栋(一层),异地安置新建房屋20座(二层),新建二层商铺跨,改造房屋85栋;公建工程包括新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约2平方米,产业帮扶中心面积约1平方米;改造关桥乡中学、小学、幼儿园、卫生院、墓园围墙;室外工程包括新建道路、广场、道路改造硬化、室外管网工程、园林景观工程等。
海原华润希望小镇建成运营后,将成为宁南地区特色鲜明、美丽宜居、设施完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兼具的小镇之一,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通过就近就地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已有打工多人次,累计收入万),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通过本次新媒体海原行活动坚持“网络为主、媒体互动、展示精品、体现特色”的原则,使新兴网络媒体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共同采访,协调报道,让新媒体和自媒体主编边走边分享,通过